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学名张好古 > 第四八二章 粮船到了

第四八二章 粮船到了(2/2)

    张好古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决定按照成均的建议去早朝,于是他简单洗漱后便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清晨,张好古早早地起床,洗了把脸,匆匆吃了点早餐,就出门了。此时,成均和吴大宝已经在门外等候多时。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同,驾车的人竟然是成均本人。不仅如此,跟随张好古一同回京的那十位老弟兄也都在,显然他们已经得知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早朝结束后,张好古原本打算直接回家休息,毕竟他不需要坐班。然而,当他看到成均和吴大宝时,成均却告诉他一个重要的消息:运粮的船队已经抵达通州码头。

    张好古听闻这个消息后,立刻改变了主意。他毫不犹豫地调转马头,直奔户部而去。到了户部,他径直找到了毕自严,并将运粮船队到达的消息告诉了他。毕自严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只是随意地吩咐手下人去喊仓科员外过来。

    在等待的当中,毕自严随口问了一句,这次带来多少粮食。

    张好古告诉毕自严,带来九万石大米,本来应该是十石,因天津卫帮助护送利税银,就按市价卖给天津卫一万石。

    “什么十万石,你怎么不早说呢?算了,一会我也亲自过去吧?一万石给了天津卫,天津不缺粮,怎么不一起解来京城呢?”

    说完话,毕自严放下手里账本,不等仓科郎中过来,便拽着张好古找了过去。

    半路上遇到了仓科郎中,毕自严把他拽上了自己的马车,喊上张好古,一行人去了通州码头。

    腊月的通州码头,漕船如林,帆影重重。运河两岸,脚夫们扛着麻袋,喊着号子。远处,两辆马车在护卫的保护下缓缓驶来,头前的车帘微掀,露出一张威严的面孔——户部尚书毕自严。

    他身旁坐着户部仓科郎,正翻着一本账簿,眉头紧锁。

    而后面的马车也停了下来,松江知府张好古神色轻松,轻轻一跳,下了马车。

    “毕大人,这批粮食若能顺利入库,京城东库的粮仓就能满了。”仓科郎低声说道。

    毕自严微微颔首,目光深沉:“九万石,不算多,但能解一些灾祸中的难民。”

    张好古来到毕自严的马车前笑道:“松江今年风调雨顺,百姓纳粮踊跃,下官不敢怠慢,亲自押送,确保万无一失。”

    三人走到码头,迎面便见一艘大船缓缓靠岸,船头站着两名武将——护国军二团长袁飞和水师俭事李明忠。

    袁飞依然消瘦,但精神十足,一身戎装,腰间挎着胡国军制式军刀,目光如鹰般锐利。李明忠则略显儒雅,但眉宇间透着军人的刚毅。

    二人见毕自严,张好古等人走来,立刻上前行礼。

    “末将袁飞,参见张大人大人!”

    “水师俭事李明忠,见过诸位大人!”

    张好古抬手示意免礼,目光扫过船上堆积如山的粮袋,问道:“路上可有耽搁?”

    袁飞抱拳道:“回大人,自天津卫与张知府分别后,末将和李俭事日夜兼程,沿途虽有水匪窥伺,但无人敢犯。”

    李明忠补充道:“水师派了战船护航,确保漕运无虞。”

    张好古满意地点头:“袁团长、李俭事辛苦了,这批粮食若能顺利入仓,朝廷必有嘉奖。”

    仓科郎早已带着几名吏员登上船,开始查验粮食。他抓起一把米,仔细看了看,又嗅了嗅,确认无霉变、无掺假后,才向毕自严禀报:“大人,粮食品质上乘,数目也对得上。”

    毕自严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好,即刻安排入库,不得延误。”

    袁飞和李明忠指挥士兵们开始卸粮,码头上一片忙碌。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