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运用 x 光探伤仪对佛像进行内部检测,通过分析影像,确定佛像内部结构是否符合古代工艺特征。同时,他还使用碳 -14 年代测定仪对古籍纸张进行年代测定,以获取更准确的年代信息。
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检测,江寒最终确定了哪些文物是真品,哪些是赝品。他将鉴定结果详细地告知了明远大师,并建议寺方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明远大师对江寒的帮助感激不已,双手合十道:“江施主,此次多亏了您,让本寺得以知晓这段尘封的历史,也让我们有机会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阿弥陀佛!”
江寒微笑着回应:“大师不必客气,能为保护文物出一份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这些文物能继续在护国寺传承下去,见证岁月的变迁。”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护国寺的红墙上,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江寒背着背包,沿着下山的路缓缓走去。此次古刹之行,让他不仅解开了文物之谜,也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百零六章:寺藏迷局再启
自江寒协助护国寺甄别出文物真伪,寺里赝品事件便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古玩鉴宝界激起千层浪。众多业内人士对护国寺背后隐藏的历史,以及流失文物的去向议论纷纷。江寒回到工作室后,藏经阁里那些承载岁月痕迹的古籍、佛像,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直觉,护国寺的秘密,绝非表面这般简单。
正当江寒沉浸于思索时,手机铃声突兀响起。来电的正是护国寺明远大师,大师的声音里裹挟着焦虑与期许:“江施主,自上次鉴定后,我在整理寺内旧档时,发现一些与当年文物转移相关的新线索,或许和那些赝品的来源紧密相连。不知江施主能否再抽出时间,前来一趟?”江寒没有片刻迟疑,爽快应下。他心里清楚,这或许是解开护国寺文物谜团的关键契机。
翌日清晨,江寒再度踏上前往护国寺的路途。深秋的山林,褪去了往日斑斓色彩,多了几分萧索与寂静,可江寒内心因即将揭开的真相,炽热似火。抵达护国寺,明远大师早已在庄严肃穆的山门前等候,脸上浮现出如释重负的笑意。
“江施主,快请进。这次发现的线索,或许能助我们彻底厘清当年的文物调包事件。”明远大师一边说着,一边引领江寒来到一间陈设质朴的禅房。只见桌上堆积如山的泛黄古籍与纸张,显然经过一番细致整理。
明远大师拿起一本破旧的账本,对江寒说道:“江施主,这是当年寺内的账本,我在其中发现几笔颇为蹊跷的记录。在文物转移期间,寺里曾支出一笔数额巨大的款项,可用途却只字未提。”江寒接过账本,仔细查看上面的记载,发现这笔款项的支出时间,恰好与文物调包的时间高度吻合。
“大师,这极有可能是个关键线索。”江寒分析道,“很可能是有人收受贿赂,才致使赝品混入其中。我们必须找到这笔钱的流向,或许就能锁定文物调包者的行踪。”
为追踪这笔款项的去向,江寒和明远大师奔赴当地的历史档案馆,查阅当年的商业记录。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他们找到一家与护国寺交易频繁的古董店记录。这家古董店在文物转移期间,资金流水出现异常激增。
“看来这家古董店嫌疑很大。”江寒指着账本上的记录说道,“我们得设法获取这家店的更多信息。”
经过一番不懈努力,江寒和明远大师成功找到古董店老板后人的联系方式。依照地址,他们来到一座古旧的四合院。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得知江寒和明远大师的来意后,老人的神情变得复杂起来。
“我爷爷确实开过一家古董店。”老人缓缓说道,“听他生前讲,当年护国寺的一位僧人找到他,说是要处理一批文物。但那些文物究竟是真是假,我爷爷也不清楚。”
“您爷爷有没有留下关于这批文物的记录?”江寒急切地问道。
老人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记得爷爷去世前,曾交给我一个盒子,说里面装着重要的东西。你们稍等,我去找找。”
不一会儿,老人拿着一个陈旧的木盒走出来。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本日记和几张泛黄的收据。江寒翻开日记,上面详细记录了当年与护国寺僧人交易的经过。原来,当年那位僧人因生活所迫,收受他人贿赂,将部分真品文物调换成赝品,并通过古董店倒卖出去。
“终于真相大白了。”江寒长舒一口气,“但我们还得找到那些被倒卖的真品文物的下落。”
依据日记中的线索,江寒和明远大师踏上寻找文物的征程。他们辗转多个城市,拜访了众多古董收藏爱好者和文物贩子。一次机缘巧合下,江寒从一位业内人士口中得知,有一批来历不明的文物即将在一场地下拍卖会上进行拍卖。
凭借多年在鉴宝界积累的人脉与经验,江寒成功获取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