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 第334章 伟才如此早不知

第334章 伟才如此早不知(1/2)

    高澄接过,从容拆开阅览。

    “仆乡曲布衣,本乖艺用,出身为国,绵历二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遂得富贵当年,荣华身世。一旦举旗掞,援鼓枹,北面相抗者,何哉?......昔与盟主,事等琴瑟,谗人间之,翻为仇敌。抚弦搦矢,不觉伤怀,裂帛还书,其何能述。”

    大意:

    “我侯景本是乡下人,出生入死得荣华富贵,为何会与北方相抗?只因为畏惧危亡。

    你宠幸奸佞与心腹离心,我妻子家人无端被围,还未来及得陈状,你就旌旗相对。

    被逼无奈才割地求援。

    禽兽尚且恶死,何况是人?总之我一切行径都是你高澄所逼。

    况且我与丞相司徒,本就属雁行而已。都是匡扶皇室,你却要我吞炭自毁,何其荒谬?

    如今大魏虽然衰败但天命未改,为何要在你私邸里拜恩?

    你笑我不能控制函谷关,是想教我效仿祭仲、季氏那样行废立专权吗?这样的无主之国,在礼未闻,动而不法,有何值得效忠?

    你说我是以卵击石,但商纣王百战百胜,最终却断子绝孙。

    如今梁朝招纳我,西边又与我通好。若引来的兵马都是弱小,又有谁称得上强大?

    你诬陷我首鼠两端,但昔日陈平背弃项羽,归附刘邦则汉朝强大。这是取决于明君用人。

    你虚张声势,但却不知西南正在合纵。我已归顺正统,转祸为福,倒是笑你糊涂。

    如今我合纵两国,定要收复中原。

    如今荆、襄、广、颍等地已归属关右;项城、悬瓠,也已归顺江南。

    这些地方你想取就自己来打。

    不过我倒替您考虑了,不如割让部分土地给我,在与两国讲和,形成三分鼎足之势。

    燕、卫、赵、晋的土地对于我来说足够了;齐、曹、宋、鲁全部归大梁所有。

    我将继续为南效力,同时在北方敦睦姻亲友好,省得大动兵戈。

    你以我妻儿老小来要挟我。倒是你见识狭隘,未能明白大道理。

    昔日项羽威胁刘邦,他尚且说“请分我一杯羹”。倘若说杀了他们有益处,你只管杀,我不在乎。”

    高澄看过嗞出一笑:“这书信是谁写的?”

    送人急急回道:“回禀大将军,是其行台郎王伟!”

    折过书信递给崔暹,笑道:“王伟有如此才华,为何不叫我早点知晓?”

    崔暹打开匆匆阅览完毕:“大将军,下官并不认得此人。但看此文倒是典故层叠,理据丰赡,确实是才华横溢......唉,可惜却是明珠暗投,竟为侯景这等乱臣贼子效力。”

    “呵!”

    “这恰恰暴露如今的选才之弊,似王伟这般寒门才子,若能大展宏图,又何须铤而走险委身逆贼求取功业,倒是我的失误啊!”

    最后望了一眼刑场的方向,很快收回目光,转身步下楼阶。

    车驾内,高澄徐徐说道:

    “崔暹,父王后日便要下葬!你且代我修书一封给侯景,就说.....”

    嘴角不由浮出一丝冷笑:“以我口吻写出是我让侯景假意叛朝,为图攻取西边。只不过西方识破此计,再转降梁,进而图取梁地......记住,这封信要‘不慎’落入梁人手中。

    我就不信萧衍能慈悲到引狼入室!?”

    “诺!”

    这法子虽是难以让人信服,但谣言一入人耳,自然该是听者有意。

    甲申日,秋风肃杀。

    高欢的灵柩自邺城北澄缓缓前行,十六名力士肩扛梓宫,高澄、高洋、高演、高湛等嫡子,皆是一身粗麻孝服,围扶着高欢灵柩,踏着满敌白茅缓缓前行。

    皇帝与皇后车驾随行其后,直至紫陌桥。

    依礼拜过皇帝后,高氏子侄全都翻身上马,剩余百官则依次乘车或步行,送灵柩往西北郊而去。

    铁甲披白袍,早早列阵在漳水之滨。

    几番路祭后,灵柩终至义平陵前。

    太常卿高唱:“陈明器——”

    亲卫肃然列队,将青铜礼器、漆案玉璧、战甲弓刀一一奉入墓室。

    “送灵入寝——”

    高澄立于最前,面容沉冷如铁,身后高洋、高演、高湛等兄弟依次低首,无人言语。

    “跪——”

    太常卿一声长喝,高氏族人、文武百官、万千甲士齐齐俯首跪地。

    高澄起身后接过玉锸,覆上第一抔土,随着黄土簌簌洒落,娄昭君闭目含泪。

    至此,南北朝一代枭雄高欢,死后八个月,终于入土为安。

    群臣肃然中不免有人开始窃语。

    崔棱微微侧到邢邵面前低语:“高王就这么去了,黄颔小儿又能否堪当重任啊?”

    “嘘!”邢邵面色骤变,急忙以袖掩口:“慎言!崔公呀,就您这张嘴,迟早惹祸!大将军最近可是在气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