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萌娃小兕子,宠无极限 > 第320章 翻译经书是个大工程

第320章 翻译经书是个大工程(1/2)

    “这塔顶的玄机,还不止于此。”

    陈晨引着众人,看向四周的墙壁。

    墙壁上,并非壁画,而是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李泰快步上前,从头读起。

    “……慈恩传三藏法师,俗姓陈,氏……是故,此塔名雁塔。”

    读到这里,李泰停了下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

    雁塔?

    他抬起头,环顾四周,最后将视线落在了陈晨身上。

    “先生,这上面记载的,莫非就是这座塔得名的缘由?”

    “正是。”陈晨点头。

    “快念给朕听听。”李世民催促道。

    李泰清了清嗓子,将那段文字缓缓念了出来。

    原来,在摩揭陀国,有一座小乘佛教的寺院。

    寺中僧人原本是吃“三净肉”的,也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的肉食。

    有一天,恰逢采买之人没有买到肉,厨房断了荤腥。

    一个僧人抬头,正好看见一群大雁飞过,便开玩笑地说:“今日僧众无供,菩萨应该知道我们的窘迫吧。”

    话音刚落,领头的那只大雁竟折断翅膀,从空中坠落,死在了僧人面前。

    全寺僧人见此情景,无不惊骇悲伤。

    他们明白,这是菩萨在点化他们。

    从此,寺中再不食肉,并专门为这只大雁建了一座塔,以作纪念。

    玄奘法师听闻此事,深受触动。

    因此,他后来在慈恩寺督建此塔时,便也取名为“雁塔”,以彰显菩萨的慈悲与教化。

    整个七层塔顶,一片安静。

    小兕子和小城阳听得一愣一愣的,小声问:“那只大雁,真的自己掉下来了吗?”

    “是呀,好可怜。”

    李承乾和李泰的心情则要复杂得多。

    他们终于明白,为何这座塔要叫“大雁塔”。

    这个名字背后,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充满了慈悲与警示的典故。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世民喃喃自语。

    “好了,这塔里的东西,就看到这里了。”陈晨的声音打破了众人的沉思。

    “我们下去吧。”

    众人默默点头,转身开始顺着来时的木梯,一层层地往下走。

    最终走出塔门,重新站到塔外的广场上。

    灿烂的阳光再次洒落,众人走出塔门,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塔内七层让他们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巨大冲刷。

    陈晨领着众人,穿过广场,走向了塔后的一片更为开阔的院落。

    这片院落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几座气势恢宏的殿堂错落有致,正对着他们的殿门上,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

    “大遍觉堂……”

    李泰念出了上面的字,又看了看左右两边的偏殿。

    “光明堂,般若堂……这,这里是做什么的?”

    他原以为大雁塔就是全部了,没想到后面还有如此规模的建筑群。

    “这里,是玄奘法师真正开始他后半生事业的地方。”陈晨的声音带着几分郑重。

    “也是他带回来的那些经文,最终得以发扬光大的地方。”

    “玄奘院。”

    众人迈步而入,首先进入了正中的大遍觉堂。

    殿内没有供奉佛像,也没有陈列宝物,而是用一种近乎全景的方式,再现了一个宏大的工作场面。

    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人像,被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有的围坐在一起,神情专注地聆听着什么;

    有的则伏在案上,奋笔疾书;还有的在互相校对着手中的卷册,激烈地争论。

    而在所有人的最中心,一个清瘦的僧人塑像,正手持一卷贝叶,口中仿佛在念诵着经文。

    “这是……”李世民看着这场景,有些不解。

    “这是在做什么?如此多的人?”

    李泰也看出来了,这似乎是在描绘抄录经书的场面,可这阵仗,未免太大了些。

    “伯父,您觉得,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六百五十七部经文,是如何将它们从梵文,变成我中原人人都能读懂的文字的?”陈晨反问。

    “自然是法师他亲自翻译。”李泰不假思索地回答。

    在他想来,玄奘法师佛法精深,又通晓两国语言,翻译经文自然不在话下。

    “他一个人?”陈晨笑了。

    “青雀,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你觉得,翻译六百多部典籍,需要多长时间?”

    李泰一怔。

    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他自己校注典籍,一字一句都要反复推敲,耗时耗力。

    六百五十七部,那是一个他无法想象的数字。

    若只靠一人,穷其一生,恐怕也难竟全功。

    “玄奘法师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西行取经的毅力,更在于他开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