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389章 落下帷幕

第389章 落下帷幕(1/2)

    (各位宝宝们,宝宝节快乐鸭!)

    一连杀了好几天,张新才算是把这批人都给处理干净了。

    两万多具尸体堆在城外,大片土地被鲜血染得红到发黑。

    可想而知,来年这些地里的庄稼,长势一定很好。

    杀完最后一个人,张新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

    “呼......干净了。”

    今日过后,青州将再也没有敢于背叛他的人!

    张新这边是舒服了,但平原城内的吏员们却是哭成一团。

    这几日,州吏纷纷前来请假,请求张新允许他们将城外的那些尸体带回老家安葬。

    张新大手一挥。

    “准了!”

    反正州府目前也没什么事,两万多具尸体,就这么堆在城外也不是个事儿。

    这个时代又不流行火葬。

    如今是冬季,天气寒凉,这些尸体临时存放几天倒还好说。

    要是再放一段时间,估计就会引起瘟疫了。

    有人愿意帮忙收尸,他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张新怕他们一个人带不走那么多尸体,还十分贴心的为他们每人安排了一队士卒,用先前装他们家产的板车,装着他们的尸体回家。

    再把从他们家里抄出来的钱,拿了一点点出来,发给他们当做路费。

    就当是让吏员们出差了。

    除去州府吏员,郡府、县衙也有吏员上疏请求收尸。

    张新一律准了,也贴心的给他们准备好了士卒、马车、路费。

    他在杀这些人的时候,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来杀的。

    杀完一家人,就把他们的尸体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同一个地方。

    如此一来,吏员们就不必担心漏收那些平日里不怎么熟的亲戚。

    只要找到一个熟人的脑袋,那这一堆肉肉就全都是了。

    此时收起尸来,十分方便快捷。

    至于这些脑袋有没有放错地方,那就不是张新考虑的事了。

    吏员们见张新安排的如此周到贴心,纷纷感恩戴德。

    “谢谢嗷!”

    前几日张辽、左豹带着大军,拉着几千车的物资回来。

    现在这些吏员也在士卒们的帮助下,拉了几千车的尸体回家。

    随着平原城外的尸体都被拉走,大族反叛之事也算是落下帷幕了。

    但张新却没有闲下来。

    他还有三件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是关于郡县官员的。

    这次青州大族被张新宰了一半,许多郡县中的吏员都为之一空。

    先前就有郡县长吏上疏为他们的吏员求情,但都被张新驳回了。

    不仅如此,张新还下了死命令。

    谁敢误了明年的春耕,他就砍了谁。

    当然了,他也体谅郡县长吏的难处,让他们缺人的可以来找州府要。

    有些长吏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接受了这个事实,找张新要了人重新培训,努力准备明年春耕。

    张新按他所承诺的,派了一批华阴士子过去。

    但也有些长吏接受不了,选择了挂印辞官。

    例如北海相和乐安相。

    在原本的历史中,青州黄巾肆虐,十分混乱。

    董卓想要废黜刘辩之时,接替袁术出任虎贲中郎将的孔融据理力争,言辞激烈,因而得罪了他。

    孔融名高,董卓不敢杀,只能将他打发到黄巾肆虐的北海国为相,想借黄巾之手把他杀了。

    然而由于张新的存在,现在的青州一片安宁,没有刀给董卓借。

    因此现任的北海相并不是孔融,而是一个张新没听说过的人。

    北海国紧邻徐州,是青州的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海相弃官而走,他自然要安排好接任的人选。

    “来人,传崔琰!”

    张新略微思索了一番,便让人把崔琰叫了过来。

    对付陶谦,还能有谁比他好使?

    崔琰有才,几次出使徐州都有建树,也有功。

    是该给他升升官了。

    少顷,崔琰来到,躬身行礼。

    “明公。”

    张新将自己想让他出任北海相的想法说了一下。

    崔琰闻言大喜。

    “臣必不负明公所托!”

    从一个百石主簿,一跃成为二千石的国相。

    这是一步登天了。

    “季珪先别忙着高兴。”

    张新将北海国目前的情况说了一下,“北海各县急缺吏员,虽说我会抽调华阴士子给你,但他们都是外地人,不熟悉本地情况,你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带领他们熟悉民生。”

    “怎么样,你有信心不误了明年的春耕吗?”

    “有!”

    崔琰拍着胸脯应下。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