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再统东汉 > 第18章 天命因果

第18章 天命因果(1/2)

    在孩童带引下,诸葛亮来到一个湖边渔村,村口一片忙碌景象,男人在湖边收拾渔获、归置渔具,女的在湖边浣洗衣物,一些孩童在那里追踪嬉戏。

    看到汉人军队出现,众人先是一愣,未等诸葛亮劝阻,众人纷纷丢下东西,抱着小孩一哄而散地逃入村内。为了不让恐慌扩散,诸葛亮让军队在村口等待,仅带着四位近随跟着入村。

    村内住户都紧闭大门,有几名胆大的,一直在犄角旮旯地方偷看监视着他们。诸葛亮不予理会,只是安心地跟着孩童走路。

    终于,他们几人抵达一座茅草房屋前。这座房屋位于村尾,单独矗立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四周环绕着由细竹编织而成的篱笆。茅草屋位于院内正中间,虽然简陋,但却透露出一种质朴的气息,院内被整理得整整齐齐,没有丝毫杂乱之感。

    庭院内坐着几个村民,似乎在等着什么。一名老者正忙碌地在几个药罐间走动,紧紧地盯着药罐里的火候。他不时地揭开盖子,查看一下里面的情况,然后又轻轻地盖上,继续观察着。

    诸葛亮整理了下衣襟,拱手喊道“在下孔明,拜见老者!”

    “阿公!阿公!”孩童也兴奋冲进院内,将衣兜内的铜钱一股脑倒在老者怀里,“你看,好多钱!”

    老者神情严肃盯着孩童,“你这钱从哪里来了?”

    “门口那人,他求我带他们见你,给一百枚铜钱。”孩童指着门口的诸葛亮。

    老者望了一眼门口恭敬站着的诸葛亮,刚忙收拾好铜钱,走到门口,歉意说道“官爷,孩子不懂事,此钱断不能要,请官爷收回去。”

    诸葛亮笑着摆手,“老者,这钱就是给他的,我等有要事相求,还望老者不吝帮忙,事后必有重谢!”

    老者将铜钱交还给诸葛亮,恭敬说道“官爷有话直说,老朽能帮的自然不遗余力。”

    诸葛亮收好铜钱,再次走到孩童面前,交到其怀中,抚摸着头说“好好收着。”

    做完这些,诸葛亮对着老者说道“在下听闻老者这里有秘方,能治虫蚁叮咬,特意来求...”

    “哈哈,你可终于来了。”老者哈哈大笑,遥望天边,拱手道“师父,徒儿终于按照你的吩咐,等来了来人!”

    诸葛亮惊奇问道“老者识得我?”

    老者捋着胡须,摇了摇头。

    “那你说在等我?”

    “官爷稍等下,”老者请走了院内几个待看病之人,回身对着诸葛亮问道“你们汉人说的幂幂之中只有天命,你信天命吗?”

    “天理命数,玄之又玄,信也不信。”诸葛亮回答,“还请老者答疑!”

    老者做了个请的手势,引诸葛亮进茅屋堂内入坐。刚步入堂内,墙上挂着一个仙风道骨的仙人画像。老者介绍道“这是我的师傅,我虽是越人,但是得益师傅不弃,收我为徒,这么多年,我一直奉师命,在这里等着尔等。”

    诸葛亮对着仙人画像祭拜,然后入坐说道“还请老者赐教!”

    老者捋着胡须,陷入沉思,似乎在回忆很遥远的事情。

    约七十年前,张道陵在青城山悟道出山,随后一叶扁舟,顺江而下,途径鄱阳,见此地疾病、瘟疫横行,尤其是因为水系丰富,湖边、河边蚊虫最盛,许多人因为虫蚁叮咬,全身红肿溃烂,不治身亡者不少。

    这位老者叫张生,彼时才十岁出头,因为叮咬,全身溃烂,已经病入膏肓,陷入昏迷。张道陵当时正好借宿在他们家,因为怜悯众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暂留此地,医治众人。

    张道陵虽然控制了疫情,但是疫情一直反复,不能杜绝。后面在其细心寻找,以身试药下,终于找到两株神奇的草本能克制这些虫蚁:

    一种是长在潘阳湖边的水草,名叫藜蒿。其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可清热利湿、杀虫解毒。藜蒿的嫩茎更是清香脆嫩,可凉拌、炒食,或制成腌菜。

    另一种是鲍姑艾。此草药原本野生长在岭南,由张道陵发现引种而来,如今在豫章一代荒野生长开来。此草有祛湿、驱寒、止血、消炎等功效,其株草挂在门窗,本身有驱虫功效,若熬制成药水有消肿化脓功效。

    这两种草药的普及,彻底整治好了豫章虫蚁问题。虫蚁基本绝迹,偶尔还有被叮咬的靠这两个草药也能痊愈。

    因此机缘,康复的张生想拜在张道陵门下。可是张天师认为他未受教化,难以悟道,并不想收他。

    张道陵天师此次南下的主要目的是感应到有洞天福地,特意来找寻。医治好这里众人后,便继续找寻,张生趁机做天师的导游,游历四周,可惜一年下来,始终没找寻到。

    这一年相处中,张天师认可了张生人品。在一次问卦后,张天师感叹天命未到,于是收下张生为徒,仅教他医术,并告知他,他与汉家缘分未尽,终有一天会有人找寻他求那两味草药,到时给他,以还这一份因果。

    诸葛亮听闻完后,惊为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