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顾辞给盖好小被子,就已经呼呼睡着了。
顾辞摇头失笑。
每次都是如此。
就这睡觉的速度,还总是标榜自己认床。
顾辞也在紫宝儿身边躺下来,盯着闺女那恬静的睡颜看了会儿,心满意足地小眯了一会儿,就爬起来去找杨盼盼。
“大郎家的,家里还有些什么菜食?”
唉,今儿个耽误了,没去成菜市场。
“阿娘放心吧,家里带过来的食材足够用的。”杨盼盼说完,还冲顾辞眨了眨眼睛。
顾辞瞬间秒懂。
“那咱们晚食多准备一些,宝儿刚刚说,还要给……”顾辞边说边冲隔壁房主家努努嘴,“送点儿。”
杨盼盼笑着点头:“阿娘,我知道了。”
……
“弟弟,你去哪里了?”阮覃湄笑呵呵地挽着阮泽灏的胳膊说道,“我刚刚去你屋里,都没找到你。”
阮泽灏脚步一顿,眼前就出现紫宝儿那张稚嫩的小脸儿,也笑着说道:“我到院子里溜达了一圈。”
“天太冷,出去就要多穿衣服。”宁婧听到姐弟俩的对话,就关切地嘱咐着。
“我知道的,阿娘。”
“阿灏,”阮茗谦怜惜地看着儿子那张跟发色一样苍白的小脸儿,说道,“在家里不用总是披着斗篷。”
阮泽灏点点头,却也并没有取下斗篷。
他忘不了他家阿娘初次看到他满头白发,晕倒过去的场景。
他家阿娘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的生活起居,但是他也察觉到了,阿娘跟他说话的时候,总是眼神移向别处。
在外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白发妖怪。
也是如此,父亲才要告老还乡,离开京都,回到偏僻的北地老家。
一待就是五年。
他的身体还能有些起色,可是依旧是满头白发。
夜深人静独自一人躺在床上之时,他也会琢磨。
如果他不在了,是不是父亲就能带着母亲和姐姐们一起回京都?
而不是如今这般窝在北地,无所事事。
阮家饭厅。
丫鬟已经把饭菜摆上桌。
大白米饭、白菜炖猪肉、清炒萝卜条,还有一盘腌制的萝卜干,中间放了一大盆鸡蛋汤。
阮家人的饭桌上,没有太多的讲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也不像其他的官宦人家那般,每顿饭都必须要九菜一汤的。
阮家从不奢侈浪费。
阮泽灏看着自己面前的小碗米粥,眉头皱起。
五年前的那场大病,他不但头发全白,胃口也坏了。
阿娘不知听信了哪个大夫的说辞,说是米粥养胃。
自此,他的面前总是会有一碗米粥。
从未缺席过。
阮泽灏舀了一勺米粥入口,想起刚刚吃的打卤面,肉汤的香味儿还在嘴巴里回味着。
以往觉得还不错的米粥,今儿个却寡淡无味,竟然还有一种难以下咽的感觉。
“怎么不吃?”宁婧眼神关切,声音温柔,“哪里不舒服吗?”
阮泽灏摇摇头,没有说话,又舀了一勺米粥,夹了一筷子萝卜条,放进嘴巴里,索然无味地咀嚼着,还偷偷打了个饱嗝。
“阿灏今天胃口不好吗?”阮茗谦放下手中碗筷,摸了摸他的额头,“是不是吹风了?”
阮覃湄咽下口中的饭菜,立马举手,告状:“阿爹不知道,我今天去找弟弟,弟弟都不在屋里呢!”
“哦?”阮茗谦诧异。
儿子一向都很少出门,怎地这两天一直往外跑?
“阿爹,”阮泽灏赶紧说道,“我吃了五姐带过来的西红柿,不大饿。”
“嗯,”宁婧点头,“那就少吃一些,让嬷嬷把饭菜温着,啥时饿了啥时再吃。”
阮泽灏抬起头,看着宁婧眼角的细纹,眼睛微润,轻声说道:“好,阿爹、阿娘、姐姐们慢吃,我去休息了。”
……
下午,紫家人都没有再出门,而是满院子逛。
紫大山逛完,紫大郎逛。
顾辞和杨盼盼就在厨房忙叨,洗菜、备菜,准备晚上的菜式。
杨盼盼准备晚上做一道黄焖鸡、大白菜猪肉豆腐粉条、蛋黄焗南瓜、红烧鲤鱼、锅包肉,再来一个红菇鸡蛋汤。
五菜一汤。
紫五郎和杨铁宝依旧是在书房复习课业。
累了,就两个人互相出题,考对方,看谁出的题目能把对方给考倒。
一时之间,俩人不相上下,都觉得这样的学习模式更适合于临考前查漏补缺。
紫宝儿已经在书房门口站了一会儿了,听着她们他来他往的,学得一包劲,就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