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他开着帕萨特,钱镇开着家里的雅阁,再加上二胖,三个人两辆车到处晃荡,尤其是爱在方小志面前晃荡,搞得方小志第一天脸色黑得像锅底,时间一长烦得不行,干脆去学校里参加高三提前开学的学习班了。
朋友和同学投来的目光,让顾大龙感受到了以前没有过的一种尊重,他喜欢这种掌控感和优越感,像是亲手撕碎了过往的卑微,当他把王琪扛进车里时,好像给青春画了一个句号,不管这个白月光是否得到过,反正我心里舒坦了。
不过也不是纯晃荡,办完牌照之后还有有一件不大不小的麻烦事,当时7350东院的租赁合同是顾大龙搞定的,过完年一个年轻男人自称是房东儿子,给他打电话说房子不打算租了,除非租金涨价,如果不租的话东西院拆墙打通的那个拱门也得赔偿。
当初租下时,那个小破院子还是个不起眼的旧民居,经过李锐和顾大龙哥儿俩投入资金改造装修,添置了办公家具、电脑设备,才变成了如今颇具规模的工作室模样。房东是个老头,原本挺好说话,但他的儿子——一个在县城里混得有些油滑的青年——看到这院子如今的价值和里面的“家当”,心思活络了起来。顾大龙接到电话愣了一下,这年头还没有提灯定损一说,但是估计那小子也是个混混,这是他们常用的讹钱手法。
坐地起价呗?
顾大龙叫了大毛连同钱镇一起,见面地点就约在工作室东院,那人还带了个小伙计在,两句话没说合适,大毛上去甩了几个耳光,在以德服人的前提下,这个开始还在叫嚣的青年直接蔫了,最后十分友好地把价格商量到14万,全程那青年带来的伙计没敢动也没说话。
当然是李锐出这个钱,当时西院买下是花了13万多,14万略高,但考虑到东院临着胡同口,位置稍好,且省去了后续租期什么鬼的麻烦,顾大龙觉得也不算太亏,办完事打电话告诉李锐事情处理完之后,李锐直接打钱,还打算回头直接两个院子中间的围墙全拆了,再盖东西两个耳房,做个大院子,不过这个小工程要以后再处理,因为时间不够了。
王琪最终没来餐饮公司工厂这边二楼的办公室实习,虽然之前顾大龙心里还存着点念想,也试图证明点什么,但是可能王琪自己会觉得尴尬吧,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张明的表现确实有点渣,但要她向顾大龙低头认错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李锐专门交代大波,让他回头找王占奎商量一下,新厂到时候会给这位村长二叔留5%左右的股权,象征性的给点投资金额就行了,毕竟在后山村这边王占奎不是主要靠资金入股,而是相当于以“影响力”入干股,既是顾及长远利益,也是绑定王占奎,大波自然心领神会。
时间转眼到了正月十二,林邑的年味渐渐淡去,人们开始为新一年的生计忙碌。李锐也终于决定动身前往泉城。泉城那边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他委托张斌物色的投资公司管理者人选已经敲定,是一位名叫吴琼的32岁女性职场精英。
张斌传来的资料显示,吴琼履历相当亮眼:国内知名财经院校毕业,在京城某中型投资机构工作了五年,参与过多个项目的尽调和投后管理,经验丰富,逻辑清晰,作风干练。虽然相貌平平,但专业能力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她是老家泉城的本地人,这次算是“回流”发展,对家乡有归属感,同时也对京城乃至北方的投资圈比较熟悉,基本符合李锐的各项预期。
张斌已经在电话里催促了好几次,问他什么时候跟吴琼面谈。
李锐先把老家这边安排好,
餐饮与网吧连锁:,在大波的操持下,包括市区两家在内的新店开业运营都已经提上日程,而且引入了外聘的管理层(如副总、店长等),日常管理体系逐渐成熟,交给大毛管着就能正常运转,大波上半年就主要忙活新厂的建厂投产。
电商公司在老家的部门, 客服部、人事部、财务部的人员扩充计划已经做好动员,在销售部招聘大法开始实施前马上就要准备,随着年前招聘新人的各种培训完成,现在整个人员框架起码具备承接第一轮规模扩张的能力,林小雨、樊雪等人目前来看能力足以应付局面,李锐只需远程把控方向即可,表姐杨桃那边可能需要招聘两个高级助理,但是财务这种核心岗位是不能交给外人的,所以杨桃只能被催促着干中学。
新工厂建设算是重点,已经跟大波聊好了具体规划,李锐直接先把将100万资金打到了专门的项目账户上。他跟大波说:“波哥,这100万你先用着,保证公司注册和工厂前期建设(如土地平整、基础施工、部分设备定金等)能顺利启动,后续大家的投资款到位了再给我多退少补,反正资金上你不用担心,干就行了。”
这章没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