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 第227章 深谈

第227章 深谈(1/2)

    厅中众人,在郑成功的提示下,纷纷明白了甘辉的话中之意,要充分利用主场作战优势,生生耗死西洋贱夷。

    和兰国(荷兰)、佛郎机国(葡萄牙)、大吕宋国(西班牙)和英吉利国这些国家,据说距离东方达万里之遥。

    他们想要从本土调兵遣将来东方,少则需要六月,多则需要七八个月甚至更多,且听说船上士兵途中会死亡不少。

    如此情形,大明和郑家如果龟缩不前,给对方从容调兵遣将重新布局的机会,那可就愚不可及了。

    众人被骤然点醒,对双方战力和持续大战的潜力,有了深刻的认知,如何抉择便一目了然。

    在甘辉的请求之下,大明剩余的战舰和将士,和郑家的舰队混编作战,南海舰队的大量新兵也分配到每艘战舰上。

    此种安排,刚好弥补了大战后海军将士的缺员,也能使海军新兵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强军之基。

    军略议定后,众将便纷纷告退,匆匆下去维修战舰、补充员额、瓜分俘虏战舰,以及操办两军合并合练了。

    众人都充满了信心,均有信心定能战胜西夷,一战不行就二战、三战、四战,终究能熬死那帮狗犊子。

    郑成功特地留下甘辉,又令人准备了丰盛的大餐和好酒,好好款待和看些曾经的老部下。

    甘辉也不见外,大吃大喝好不开心,不断夸赞闽王麾下的厨子正宗,好久没吃到如此正宗的闽南美味了,又连连敬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自然而然的回忆过往种种,又谈起当下诸般事宜,之前的些许陌生疏离感便消失不见。

    一番深谈,郑成功对大明日益增长的实力、军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深深感慨和喜悦于大明国力的蒸蒸日上。

    了解的越多,他便愈发更加敬服皇太子,也愈发疑惑为何皇太子久居北地,为何对南部海疆的局势了如指掌。

    郑成功又问世子郑经在南京如何,甘辉便说太子亲自过问,不仅赐下了宅子、安排了护卫,还请了张煌言亲自教导。

    世子已然适应了在南京的日子,在张煌言的教导下,于为人和政务方面,都很有长进,不复之前的惶然之态。

    甘辉作为曾经的郑家老人,很为世子乱为引发的混乱被平息而由衷的喜悦,乘势又劝解了郑成功一番。

    他还借用皇太子一句话,劝诫闽王:世上没有完人,不可因某点不足而全面否定一个人,要辩证的分析看待。

    郑成功一愣,便追问何意?何为辩证的分析看待世子郑经?

    甘辉便挠着头回想半天,方才缓缓回答:太子殿下说过,世子对闽王殿下甚为孝顺,为人处世也得郑家文臣武将拥戴,这便是主要方面。

    年轻人冲动不懂事,做下了令人不齿的乱为之事,相对便是次要方面,不能因此就否决了世子是郑家事业最合适继承人的主要方面。

    郑成功闻言一愣,沉默片刻后便轻轻点头,算是认可了此种说法,终于把此事揭了过去。

    他也深知此事继续闹下去,郑家的面皮丢的更多,郑家也势必因此愈发混乱甚至分裂,确实是件不智之事。

    郑成功的心结勉强打开,两人谈话的氛围便更加随意融洽,谈话的内容也愈发毫无顾忌。

    郑成功直接问出了那个问题,一直以来深深困扰他的问题:天下一统之后,皇太子将如何安置郑家。

    他深知郑家当下的待遇,绝无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和皇家平分海贸巨利,独立于大明之外的独立地盘和军队......

    甘辉毫不惊讶,之前太子也曾和他一起揣测过,觉得闽王殿下一定对此点有多困扰,甚至深深忧虑的。

    这一点倒是容易回答,无需遮掩隐瞒,他便坦言陈述:太子说过,这个天下非常非常之大,当下最重要的是灭绝建奴鞑子光复华夏,以及清除西洋蛮夷恢复南海。

    这件事情完成后,沿着大海一直往南走,有南洋、东洋的无数国家,岂无郑家安身立命的地方。

    或者沿着辽东一直往北走,亦有各种花毛蛮夷组成的小国,更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所,不过都是陆地,郑家也许不喜。

    哪怕是闽王殿下倦了累了,不愿再往异域搏杀杨威,那便统领着大明海上力量,多提携培养后辈野心,累世荣华富贵自不会缺。

    至少有一点,华夏大地及势力范围内,只能有一个主人,那便是大明的帝王;只能有一支军队,那便是大明的军队。

    太子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的理由,导致华夏有分裂的可能,否则便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郑成功端着酒杯轻轻抿着酒,细细倾听和思索着甘辉的话语,琢磨着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与此同时,他在内心也深深的自省自问,自己的追求到底是什么?自己的能力能否支持自己的追求?

    良久之后,他试探的问道:“澎湖、台湾等地,孤悬海外又被西洋贱夷觊觎,郑家可为大明世代看守此地。”

    甘辉大口吞下一个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