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十几万大唐军队实力绝对足够强大,对付三四十万敌军,会输的概率几乎没有,但刘绍还是希望尽可能的小心,不能有丝毫大意。
……
刘琨、赵斌、张信也认可刘绍所说。
越是到即将扫平所有胡人的时候,越是不能大意。
现代时空,常建新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试着提出来道:
“除了晋阳五郡、弘农郡、荥阳郡、洛阳这些地方出身的士兵不是第一次在大唐治下春耕,已经真切见过土豆、红薯等粮食巨大的产量之外,其他郡县出身的士兵,必然都心怀忐忑,内心对家里老弱妇孺未来的生存有一定的担忧。”
“如果让他们回去参与秋收,亲眼看到山一般的粮食。”
“等秋收结束以后,开始誓师北伐的时候,告诉他们,只有彻底灭掉胡人,把所有胡人驱逐出汉家土地,他们的一家老少,子孙后代才能真正安居乐业,每年都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吃到这么多粮食。”
“否则胡人连年南下烧杀劫掠,奴役汉民,甚至把汉民直接当两脚羊吃,哪怕能种出再多的粮食也没有未来,妻儿老小,子孙后代无法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届时,相信一定能刺激这些士兵悍不畏死,纵然身体被敌人捅穿,也要用最后一口气和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的军心意志,将不弱于秦末巨鹿之战已经破釜沉舟的楚军士兵。”
常建新说完,便耐心等刘琨、刘绍、赵斌、张信四人商议这样做的可行性。
究竟是多大半个月的训练能提升的战斗力大,还是通过常建新所说的方法激励能提升的战斗力大?
四人足足商议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最后由刘绍开口定音道:“不一定要刚结束秋收就直接北伐,秋收结束以后,士兵归营,可以再多训练半个月再行北伐。”
“彼时或许已经进入冬季,但我们大唐士兵拥有的御寒条件肯定比胡人士兵要好。”
这得益于常建新这些年,陆陆续续从现代时空收了近一亿斤旧衣物旧被褥送来古代时空。
那些旧衣物旧被褥放在现代时空都是垃圾,可是放在古代时空,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却是绝对的宝贝。
旧衣物旧被褥里面可是有很多棉花的,有现代衣物内如何利用棉花,古代时空的大唐百姓们拆出来棉花,也可以缝制成可御寒的衣物。
可以这样说,古代时空的大唐百姓,因为这近一亿斤旧衣物旧被褥,拥有古代时空整个世界最好的御寒条件。
越是酷寒,反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没有优势,大唐将士优势更大。
刘琨沉思过后,点了点头。
赵斌、张信二人相视一眼后也点了点头。
这算是和刘绍达成了共识,采用常建新所说的策略。
时间又过去十天,秋收临近,做为皇帝的刘琨下诏,让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关中等今年在大唐治下第一次春耕的郡县出身的士卒,全部归家参与秋收。
秋收结束以后再回归军营。
七万零四百多从兖州、青州、豫州、徐州等郡县新招募的纯新兵,六万多在关中俘虏的匈奴汉赵伪朝汉兵,以及关中各郡县世家豪强收上来的府兵。
加上同样是从兖州、青州、豫州、徐州等郡县世家豪强收上来的府兵两万多人。
总计放了十五万多士兵归家参与秋收,大唐剩下十四万多士兵,足以防守各郡县。
秋收开始。
土豆、红薯、玉米的产量,以及改良过的小麦、稻谷的产量,无不让这些第一次在大唐治下春耕的汉民百姓震惊。
这样巨大的粮食产量,毫无疑问可以让一家老少,乃至子孙后代都不必挨饿,每一年都能敞开了吃。
今年秋收,整个大唐治下都是欢乐的,百姓们享受粮食产量的海洋。
三百多万百姓,虽然真正开垦耕种的土地面积只有一千多万亩,平均每个人头不到四亩,但这四亩之中,只要有一亩是土豆或者红薯,产量便足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了。
所有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
放归家参与秋收唐军士兵归营以后,还沉浸在那巨大的粮食产量里面。
之前哪怕每天也都能敞开了吃,但那是在军中,是吃大唐朝廷的粮食。
他们自己家的粮食,从他们出生记事开始,就没有能真正敞开了吃,而不怕存粮不够撑不到来年秋收的。
但是今年做为大唐治下的第一次秋收,看着仅从一亩地上面便收上来那么多粮食,无比告诉他们,哪怕他们每天都敞开了吃,所得粮食也肯定够吃到明年秋收。
他们第一次吃自家的粮食敢于敞开了肚皮吃,乃至让全家所有人都敞开了肚皮吃。
刘琨、刘绍、赵斌、张信无不关心这些结束秋收以后回归军营的唐军士兵,眼看他们已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盼。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