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派李嗣昭、周德威救援,战败,但没有让朱温获得更大战果。
而李、朱二人也在河东打代理人战争,双方分别支持王珂和王珙。
李嗣昭又被派去支援王珂,击败汴州军。双方在两个战线互有胜负,陷入僵持。
但这时,薛志勤在潞州离世,李罕之擅自接管昭义镇。
李克用派人责问李罕之,然后李罕之直接以泽潞二州向朱温投降。
但潞州很快被李嗣昭收复,他还擒获了李罕之的家人。
899年1月,杨行密见苏州被拿下,短时间内无法收回,便把重心放在北方。
他与朱瑾发动北伐,计划拿下徐州等地,而蔡州也发生变故,崔景思投奔杨行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下朱温被牵制在南方,刘仁恭看到机会,在背叛李克用后又要背叛朱温。
刘仁恭计划统一河朔,攻破魏博治下的贝州,进行了屠城。
刘仁恭的残暴行为让魏博同仇敌忾,罗绍威向朱温求援。
朱温先派出李思安等人救援,在虚张声势逼退杨行密后又亲自救援魏博。
3月,李思安、袁象先、张存敬击败卢龙,单可及战死,刘守文逃跑。
葛从周也击败刘仁恭,卢龙惨败。
刘仁恭偷鸡不成蚀把米,同时与朱温和李克用结下梁子。
击败卢龙后,葛从周与氏叔琮反手去打河东,拿下乐平,攻打榆次,河东危急。
但好在周德威挡下了进攻。
朱温麾下丁会拿下潞州。他与张存敬、李罕之击败李君庆。李君庆被李克用处死。
李罕之病重,最后在河阳病死,时年58岁。
他先后为黄巢、高骈、诸葛爽、李克用、朱温的部下,还曾是一独立势力。
礼义道德与他毫不沾边,却因为能力和利益得以被重用。吕布与他相比都是位大圣人。
899年8月,李嗣昭先后收复泽州、潞州,总算稳住了河东。
同时,陕州发生兵变,王珙被杀,李璠被立为留后,然后又被朱简杀害。
朱简改名为朱友谦,归附朱温。杨行密于本年拿下海州。
这次交锋后,朱温击败四方之敌,扩大地盘,河东则损失惨重。
此后,李克用重视起了晋阳的城防,开始大修城池,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将发挥重要作用。
900年4月,葛从周拿下德州,围攻沧州,卢龙惨败,但朱温因暴雨而撤军。
9月,葛从周在洺州击败李嗣昭援军,然后与朱温合兵攻打成德。
王镕打不过朱温,选择服软,送其子王昭祚去汴梁当人质。
朱温见成德稳定,不好拿下,便同意撤军。
王镕担心朱温路远,无法有效支援自己,便劝朱温讨平河朔。
张存敬拿下卢龙多地,又于十月击败义武军。
王郜弃城逃往河东,其叔王处直被立为留后,然后向朱温臣服。
刘仁恭派出刘守光支援义武,失败,便也在名义上归附朱温。
至此,朱温基本平定了河北。
现在回过头讲朝廷的事。
朝廷内部已经暗流涌动,各地藩镇在朝中留下来不少代理人。
宦官基本上是李茂贞的代理人,而崔胤等部分文官与朱温结交。
两方势力都依靠藩镇,随时可能发生火并,而且他们内部也有矛盾。
李晔:“既然谁都打不过,那我剿除他们在朝中的羽翼总行吧。”
李晔便联合崔胤打击宦官,崔胤趁机弄权,诬陷良相王抟勾结宦官。
最终王抟和宋道弼等宦官被流放处死。
而李晔回到长安后,精神已经不正常了,各地军阀就要将他逼疯了。
他的脾气愈发暴躁,再加上流放事件,宦官刘季述、王仲先感到惶恐。
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900年11月,刘季述发动政变,将李晔囚禁,拥立太子李裕即位,李晔为太上皇。
李晔在囚禁期间特别悲惨,连御冬的衣物都找不到。
政变后,各地藩镇纷纷观望,没有表态,受此影响,朝中局势发生变化。
901年1月,崔胤联合孙德昭等人发兵诛杀王刘二人,拥立李晔复位。
李晔知道李裕登基非本意,仅废其太子位,依然让他在东宫居住。
这时候再父子相争大唐还会早亡几年。
这场废帝闹剧算是结束了,而后面的影响才刚开始。
刘协:“惨,太惨了。”
“我猜你们大唐也就这几年了。”
李世民:“崔胤有李林甫的心,没李林甫的本事,早晚被反噬……”
李世民能猜到李晔最后会被谁控制,但他不想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