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我们忽略那些无意义的龃龉。你又是如何评价这个乱世的。”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世风日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天下又如何一统呢?”
黄巢依然看向站在一旁的统筹皇帝。
“若是让我判断哪一方能赢,就免了吧。我可不愿参加你们那些无聊的把戏。”
“不过,我听到了他们的说法,似乎是弄清了一些事。”
“天下紊乱,是藩镇造成的,但其根源却在你们这些世家贵族、王公子弟。”
“你们会在战乱中消失,又会在太平时出现。”
“不知百年后的统一国家中还有没有你们的身影,但总之不会是曾经的模样了。”
“甚至……”
之后的话他没说出来,他现在有一种说不清的朦胧的感觉。
天下会困在这种兴衰的循环中,而最辉煌的时候再也不会出现了。
或许有一天会冲破这一循环,但那就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最终两方还是话不投机,会谈也就不欢而散。
黄巢不愿以工作之外的名义与他们接触。
……
接下来的几天内,本空间依然处在一种哀伤的气氛中。
王莽、司马绍、胡亥等人始终不愿相信他们七人就这么离去了。
司马绍:“之前更危险的情况都过去了,他们说不定还在某处活着。”
王莽:“而且,现在都没法解释041那次我们返回的原因。”
“说不定他们还有办法回来。本世界也在研究空间的数据……”
但其他人现实得多,他们才不会把目光放在这么渺茫的希望上。
他们已经为牺牲的七人立了石碑,那里埋着他们的衣物,算是衣冠冢。
后勤组也将他们七人从名单上抹去,空间中剩余180人。
而大家都把视线放在了后面的影响上了。
战争告一段落,仇也报了。之后探索的问题是不是就无所谓了呢?
“我看大家可以自愿探索,想去就去,不去就不去。牺牲和收获就都自行承担吧。”
这个说法流传很广,但统筹皇帝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在大仇得报后,空间的人心已散,大家都想各自单飞。
刘邦、嬴政、刘裕等人都在盘算着自己阵营的损失和日后的操作。
他们的牺牲对于格局的影响还是未知数。
另外,他们也在观看着人间的情况,那里的情况更加清晰了。
或者说,他们更像是什么都不想干,只想通过这件事打发时间。
……
人间,接下来的两年较为关键,甚至是奠定了未来的天下格局。
先说朝廷这边。
李晔要扩大禁军,并让宗室掌兵,但周边的藩镇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尤其是李茂贞和韩建,李克用刚走,他们就立刻现出了原形。
“竟然要扩军,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朝廷了,必须出重拳!”
“李克用不在,对付你李晔还不是轻轻松松!”
896年5月,李茂贞兵临长安,将刚组建的禁军击败。
7月,李晔在无奈下只得出逃,唐朝皇帝第七次逃离长安。
李茂贞进入长安,大肆抢劫。
而跟随逃亡的群臣不愿去路途遥远的太原,他们连同韩建建议李晔前往华州。
李晔因此留在了华州,韩建顺理成章地挟持了皇帝。
在这期间,崔胤与朱温结盟,想要利用他的力量让自己复出。
他建议朱温上表要皇帝来东都洛阳,那里现在被张全义治理得很好。
韩建不敢与朱温作对,便同意让崔胤为相。
另一边,李茂贞认为占据长安空城不合适,便上表请罪,要为朝廷修宫殿。
李晔要在此之前留在华州,之后会回到长安。
各地藩镇见状就没有再抢皇帝,默认皇帝留在华州。
就这样,李晔沦为了韩建的傀儡。
897年1月,韩建对朝廷进行大清洗,逼迫李晔解除宗室兵权,将诸王幽禁。
长子李裕在这期间被立为太子,何氏被立为皇后。
8月,韩建更是直接绕过李晔,将李嗣周等多名有能力的宗亲处死。
李晔:“谁来救救我啊……”
最终,韩建接到了朱温要将李晔接到洛阳的上表施压。
他打不过朱温,又不想将皇帝交出去。
既然如此,就放皇帝回长安算了。
长安被韩建和李茂贞两面夹击,李晔也掀不起什么浪。
朱温:“要不是我,皇帝能回长安吗?谁说我不是忠臣的?”
898年8月,李晔回到长安,脱离了苦海,而后面还有更大的苦难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