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平行受难2 “大中之治”(4/4)
李忱得位不正,他一方面想摆脱宦官的控制,一方面又要稳固自己的权力。
他就得让渡一部分权力给世家,这也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他应该是能意识到这一切的,然后又想要解决他的政策带来的副作用。
但这怎么能成功呢?在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便已注定了他的结局。
能看出来,李忱是比较扭曲和拧巴的人物。
他想要学习太宗皇帝缔造中兴,可最终只能浮于表面。
855年,浙东兵乱,淮南饥荒,民多流亡。
李忱换掉了当地节度使,但并没有什么用。宰相令狐绹的水平也一言难尽。
同年,成德节度使王元奎离世,军中拥立其子王绍鼎。
吐蕃对西域失去控制,西域被回鹘残部占据。
857年8月,成德节度使王绍鼎离世。
他性情残暴,差点就在一向稳定的成德中惹出兵变了,还好他死的早。
他死后,其弟王绍懿被拥立为留后。
10月,论恐热的部下向唐朝投降,唐朝收复河州、渭州。
858年,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步下降,江南接连出现多次兵变。
李忱加强了官员的挑选,没有用。
然后便是经典的吃丹药环节,李忱就在次年的九月离世。
而在859年4月,徐州发生兵变。天下就要烧起来了。
李忱有中兴的想法,但无中兴的本事,并且方向全都是错的。
从他废除武宗政策的那一刻开始,唐朝就已经到寅吃卯粮的环节了。
他流于表面的“作秀”终究是没用的。太平的表面掩盖不了内部的汹涌。
李忱:“又幻想了,幻想自己能像太宗一样挽救大唐。”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