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227章 永贞革新 火种遗骸

第227章 永贞革新 火种遗骸(1/4)

    出发的两支队伍还需要一段时间抵达目的地,所以我们先说空间中的情况。

    唐朝楼,李豫本想偷偷给李适食物,但他还是不敢忤逆李世民的意思。

    在犹豫之下,他带着那袋食物走进了父亲李亨的房间,放在了桌子上。

    李亨已经从李豫的表情上看出了一切。

    “儿子,你不会是想……唉。”

    接下来便是长久的沉默,父子二人无言以对,但又明白对方的意思。

    李隆基就靠在门外面,偷听着屋内的谈话。

    李亨:“当心隔墙有耳,快回吧。我们作为小辈也没办法。”

    李豫往外走了两步,停在了那里,然后往李适房间的方向看去。

    唉,我果然是懦弱啊!

    生前对藩镇姑息,不敢对他们动手,现在连自己的儿子都保不住。

    这怎么能是懦弱呢?李世民是祖宗,他要惩罚李适自己不得无条件支持吗?

    但这时,他的心中出现了另一个声音。

    哼,别找借口了!你就是懦弱!

    就算你得服从你的祖宗,难道你当时不能替李适美言几句吗?

    可你当时什么都没说!

    李豫低着头精神恍惚地走出了房间,甚至都没注意到站在不远处的李隆基。

    然后,他又联想起之前祖父李隆基的话。

    李世民的要求也太高了吧!

    我们不是圣人。为什么不能犯错?为什么不能被击垮?为什么不能逃避?

    对啊,这不公平啊!

    他李世民都不敢打包票自己亲自来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既然如此,他凭什么高高在上地指点我们?

    李豫有一种与李世民当面对峙的冲动,但硬生生地被自己压制住了。

    李世民一定能找到很多理由反驳我。

    不对,这其实也是自己懦弱的借口。说白了,自己不过就是没这个胆子而已。

    而在另一边,李亨也逐渐被这种偏激的念头影响了。

    在李豫离开的同时,他看到了李隆基的身影。

    这是要干什么?难道我们已经被监视了吗?他就这么不信任我们吗?

    还好他让儿子赶紧离开了,要是被发现……

    唉,我和儿子都是一样的怯懦,也是一样的逃避。

    不过,我们也只是空间中众多的小人物之一而已。

    这类皇帝的生活都很简单,工作、服从、工作、服从……

    那么,这阵子过后,我们这样的皇帝,就会被彻底遗忘吧。

    唐朝楼的众人各有心思,楼外面的李世民连连犯愁。

    李治、李旦被派出去了,李隆基刚与元宏接头调查内部,李亨三人在屋里反省。

    李渊不知道去哪里游玩了,现在可能在与萧衍一起养老。

    所以现在自己身边就剩李显了。

    额,李显这个样子……反正,自己也不能放弃他的。

    他让李显看看人间的状况,给出自己的分析。

    ……

    李诵登基后,他原来的东宫幕僚王叔文集团开始掌权。

    除领袖王叔文之外,其主要人物还包括王伾、李忠言、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

    接下来,王叔文集团主导改革,成功消除了一些弊政,史称“永贞革新”。

    然而,王叔文集团有私心,所以这次改革有很明显地排除异己的性质。

    这就注定了这次改革走不长远。

    王叔文集团同时得罪了中书省的宰相及宦官势力。

    而且他们是东宫集团上位,自然猜忌现任太子李纯及其周边的人。

    此外,王叔文本人骄傲自大,得罪了韦皋等中立势力。

    集团内部的宰相韦执谊也脱离团队,不再听命于他。

    之后,王叔文想要借助范希朝夺取军权,但在宦官势力的干预下最终失败。

    在多方势力的联合排挤下,王叔文被免官,王叔文集团倒台。

    李诵中风不能言语,基本上没有办法。

    王叔文集团的权力来源是李诵,所以还要想办法让皇帝李诵下台。

    韦皋上书建议太子李纯监国,宦官势力也跟着附和。

    终于,805年8月,李诵禅位给太子李纯,自己当太上皇,在位仅半年。

    王叔文先是被贬,随后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死。韩泰、柳宗元、刘禹锡被贬到地方。

    当前时间:公元806年1月

    当前皇帝:唐朝第11任皇帝:唐顺宗李诵(761—806)

    李诵当了26年太子,即位前中风,后被迫下台,最终只当了半年皇帝。

    对李适后面的皇帝来说,盛唐的景象仅仅存在于史书之中。

    除李适、李旦、李治、李渊外的唐朝皇帝全都赶了过去。

    进入空间后,李诵的身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