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536章 领头人

第536章 领头人(1/2)

    位置选定后,王岳和甄凌峰便忙活起来,着手准备搭建棚子的材料。

    他们几个都是在山野间摸爬滚打惯了的人,对他们而言,这并非难事。

    别的不说,每年守庄稼的时候,他们就没少在田间地头搭建那种简易的号棚。

    这次只是三个人住,倒也无需搭得太大,而且宋阳还带来了不少油纸,这就省力多了。

    三人先是砍来四根手腕粗细的木棒,用结实的藤条绑成人字形,一前一后稳稳地立好,再在中间搭上一根横木作为衡量。

    随后,他们又砍来一些细木棍,一根一根斜着靠在横梁上排列好,接着搂来干燥的松针铺上一层,再把宋阳带来的油纸铺上去,之后又砍来些枝叶压在油纸上,最后再来上一层松针,将其压得结结实实。

    压好的松针不仅保暖效果好,排水性能也佳,再加上油纸,防雨自然不在话下。

    棚子外边弄好后,他们又砍来一些带杈的木桩,用开山儿使劲儿打入土里,架上木头,铺垫成离地的简易床铺,上面同样铺上厚厚的松针,再放上铺盖,如此便能起到很好的防潮防病作用。

    搭建这样的棚子,位置不能选在离河水太近的地方,以防上游突发大水,带来危险;也不能选在有陡坡或山崖边,避免下雨时发生滑坡或泥石流。

    折腾了大半个小时,简易窝棚终于搭建好了,几人便开始四处寻找木柴生火做饭。

    这火可不单单是用来做饭,晚上也得靠它取暖。

    老李在跟宋阳讲这些的时候,特别着重强调:“山林里的夜晚冷得刺骨,为了防止大家落下腰酸腿疼的病根,作为领头的,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大伙叫起来烤火,一定要烤到出汗,把身上的寒气和湿气都逼出去,才能接着睡。

    要是不这么做,别说在山里呆个十天半月,恐怕用不了四五天,人就得病,严重的甚至会瘫痪。

    同时,这也是领头人德高望重的体现。德高望重可不是说活了一大把年纪就算,除了品行端正、做事公道之外,最关键的是要有担当,这样跟着你的人才会安心。”

    宋阳活了一辈子,又怎会不明白这些道理。

    他倒不是贪图什么德高望重的名声,只是清楚王岳和甄凌峰是他带来的,无论如何都得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去。

    趁着甄凌峰守着火熬小米的工夫,宋阳喊上王岳,在附近转了转。

    此时正值山上菌子疯长的时节,没花多长时间,两人就捡回了够一顿吃的菌子,拿到下边的山溪里清洗干净后,拿回来准备做菜。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都在这片山坳以及周边的林间缓坡活动。

    宋阳特意找来几根鸡骨木做成手杖,自己站在中间,王岳和甄凌峰一左一右,彼此相隔丈许距离,在山坡上呈扇形散开,拨开草丛,翻动树叶,仔细搜寻崹参。

    不过,他们三人可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

    要是碰到天麻,难道不挖?遇到灵芝,难道不采?

    瞧见茯苓、猪茯苓,难道放过?那是不可能的!就连遇到的乌梢蛇,他们也绝不放过。

    结果三天下来,他们搜寻了不小的一片山岭,虽然没见到崹参的影子,但天麻、灵芝、茯苓之类的值钱药材倒是收获颇丰,乌梢蛇也捉了七八条,晚上便加大火力烘干。

    虽说没找到崹参,但三人不仅没失望,反而显得有些兴奋。

    就这些收获的好药材,算下来每天都能有三四十块的收入,这可比在家没什么收入,或者到工地卖苦力强太多了。

    就连甄凌峰也不禁感叹:“不愧是秦岭,这山里的好药材可真是多啊!”

    宋阳之前就跟他们说明白了,崹参极为稀少,找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然是碰运气的事儿,那就碰呗。

    不过,路上遇到的好东西可不能错过,免得费了大力气最后却一无所获,这也算是个备用的办法。

    然而,天公不作美,接下来山里下起了大雨,雨势时大时小,断断续续地下了整整三天。

    直到第四天,这场雨才终于停了下来。山谷沟壑间,到处弥漫着腾腾的雾气,就连林子里也变得溟溟蒙蒙,一片朦胧。

    没办法,他们只能继续窝在棚子里。

    林子里到处湿滑,再加上大雾弥漫,很容易迷路,三人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窝棚里休息。

    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枝叶上的水汽稍微干了些,宋阳这才叫上王岳和甄凌峰出发。

    之前去对面山坡找崹参的时候,宋阳发现了一群野猪,他打算打一只回来,让这几天跟着他们忙前忙后、护卫周全的几条猎狗饱餐一顿。

    王岳和甄凌峰一听,纷纷挎上猎枪,跟着宋阳就出发了。

    确切地说,宋阳他们并没有亲眼看到那群野猪,只是看到了山坡上野猪留下的踪迹,无论是新鲜的脚印还是粪便,都表明这群野猪经常在这附近活动。

    宋阳大致估计了一下,这群野猪应该常去山沟河流边觅食。

    山沟里水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