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看着范阳的反应,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问:“子煜,你不愿意吗?”
“我……”
范阳缓过神来,顿时满脸苦笑。
他心说我他妈当然不愿意了,这小子蠢头蠢脑的,他也配和自己结拜?
不过这话范阳只是心里想想,却不敢说出口。
范阳苦笑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哦?为何?”
范阳收敛起苦笑,一本正经的说:“臣父是下级将领,身份低微,而臣与太子君臣有别,岂敢与太子以兄弟相称?这不是乱了君臣纲常吗?”
“况且臣扪心自问,怎么看也觉得自己不配与太子殿下结拜,还是请陛下收回成命吧!”
刘备闻言摇头道:“不,子煜,你不要妄自菲薄,朕说你配,你就配得上!至于你说的什么君臣纲常,也乱不了。”
“这……”
范阳心里这个无奈啊,心说这大宝备哪根筋搭错了?怎么突然想……
突然,范阳心里咯噔一下!顿时醒悟过来……
刘备这是跟自己玩了一手“阳谋”!
他是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成器,等他百年之后,怕刘禅守不住大汉江山,所以提前给自己儿子上了一道“保险”,让他与自己结拜为兄弟。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是自己从今往后顶着刘禅“义兄”的名头,只能死心塌地的给他老刘家卖命。
第二,自己日后即便是受到了刘禅的亏待,看在刘备今天的“恩典”上,自己也决然不能造反,否则将会背负无义反贼的名头,被天下共讨之,天下共诛之!
范阳想着,心底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看来,帝王终究是帝王,帝王的心术就是这样,当手下的能臣本领过强时,就会担心他日后造反。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历史上的能臣名将,最终落了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刘备虽然不会让自己“狡兔死,走狗烹”,但他也需要用一种手段,将自己紧紧地笼络住,牢牢的拴在他们老刘家这艘大船上。
而这种手段,就是让自己和刘禅结拜。
结拜完,自己的这条命就算是彻底卖给老刘家了!
类似的手段,刘备也不是没用过,他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就是忌惮诸葛亮的能力,但不能杀,因此使了这招“阳谋”,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
因此,饶是有孔明那般的智慧,也无法化解刘备的阳谋!
诸葛亮最终只能落下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凉下场。
有人说,那就直接拒绝呗。
范阳现在的情况,是骑虎难下,如何拒绝?
拒绝就是抗旨不遵,拒绝就是不识抬举。
要不世人怎么说“阴谋可破,阳谋不可破”呢!
刘备见范阳沉默良久,也知道他的想法,或许范阳能猜到。
不过刘备并不在意这些,他是君,范阳是臣!
皇帝需要考虑臣子的感受吗?
让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
范阳沉默良久,看了一眼刘备,无奈的说道:“陛下,并非是臣不愿意,只是太子对臣的态度……想必陛下能够看在眼里,臣只怕太子不愿意,到时候反而与臣生出嫌隙。”
刘备闻言点头道:“子煜,你说的不无道理,不过朕的一番心思,谅你也不难理解。”
“就是因为你们两人此刻关系不够好,所以朕才要你与太子结拜,你们两个只有多多相处,才能缓和关系。至于别的事,你完全不用想,有朕在,他不会怎么样,星彩的事也包在朕的身上,朕自会让他对星彩死心。”
范阳苦笑一声,刘备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他要是再不答应,可真就有点不识抬举了。
想着,范阳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点头道:“好吧,既然陛下这么说,那臣就听凭安排就是了。”
刘备闻言大喜,点头笑道:“好,子煜,只要你不嫌弃太子蠢笨,愿意认下这个义弟,朕也就放心了。”
范阳心里真是一万个不愿意,但嘴上还不能说,只能昧着良心说道:“臣自然是求之不得……”
“好!”
刘备笑着,他不在乎范阳说的是不是心里话,他只在乎范阳能不能对他说出这番话。
有人说,刘备这个人,一生都在做两件事。
第一,是他在寻找,究竟什么人能为他打江山。
第二,是他在想办法,如何将贤臣良将笼络在自己身边。
现在的刘备,就是在为了自己的儿子铺路,将范阳笼络在刘禅身边。
按照年纪,范阳自然做不了刘禅的“父”,那就只能安排范阳做刘禅的“兄”……
等到未来,再把诸葛亮安排成刘禅的“相父”,这样有范阳和诸葛亮,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