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江花玉面 > 第506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五)

第506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五)(1/2)

    温北君离开虞王府后,踏着厚厚的积雪一路向西。风雪渐大,他的身影在苍茫天地间显得格外孤寂。马蹄踏碎积雪的声音在寂静的山道上格外清晰,偶尔惊起几只寒鸦,扑棱着翅膀掠过灰蒙蒙的天空。

    他来到雅安城外的一处私塾。院墙低矮,门前积雪已被扫净,隐约能听见孩童诵读《论语》的声音。他站在门外,望着那熟悉的匾额——"静心斋",那是贺熙亲笔所题。匾额上的漆已经斑驳,却仍透着几分当年的气韵。

    他抬手叩门,铜环撞击木门的声音在雪地里格外清脆。片刻后,一个身着靛青色长衫的年轻男子开了门。那人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面容白净无须,一双丹凤眼在看到温北君的瞬间骤然睁大。

    "殿...殿下?"王贵的声音有些发颤,随即立刻跪下行了大礼,"奴才参见虞王殿下。"

    温北君微微一怔。十年过去,当年那个在御前伺候的年轻宦官,如今已是而立之年的模样,只是眉眼间的恭谨丝毫未变。

    "起来吧。"温北君伸手虚扶,"这些年,辛苦你了。"

    王贵起身时眼眶微红:"殿下言重了。当年若不是殿下相救,奴才早就......"话未说完,已是哽咽。他下意识地想要搀扶温北君,又在半途收回了手,保持着得体的距离。

    这时贺熙从内院走来,见到温北君也是一愣:"北君?"

    "贺师兄。"温北君微微颔首。王贵立刻退到一旁,却仍忍不住偷偷打量着这位多年未见的旧侯。他注意到温北君鬓角已有了几丝白发,腰间那柄从不离身的琵琶泪也不见了踪影。

    三人穿过回廊。王贵在前引路,脚步轻得几乎无声,这是多年在宫中养成的习惯。廊下挂着几串风干的药草,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来到后院的书房,屋内炭火正旺,茶香袅袅。

    "殿下请用茶。"王贵奉上一盏热茶,动作娴熟优雅。茶盏是上好的青瓷,正是当年温北君赏给他的那套。

    温北君接过茶盏,指尖感受着杯壁的温度:"以后,也不会再来了。"

    茶是上好的龙井,碧绿的茶汤映着他略显苍白的脸。贺熙的手顿了顿,抬眼看他:"你决定了?"

    温北君没有回答,只是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贺熙:"瑾潼……日后若有难处,还望师兄照拂一二。"

    王贵站在一旁,听到小郡主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柔软。他知道那是个总爱缠着温北君要糖吃的小丫头。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身着青色长袍的老者拄着拐杖走了进来。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正是当年大梁学宫的祭酒韩修。

    "老夫听闻虞王驾到,特来一见。"韩修的声音沙哑却有力。

    温北君起身行礼:"韩先生。"

    韩修摆摆手:"不必多礼。老夫此来,是想告诉殿下一件事。"他顿了顿,"元南已在五台山剃度出家,法号'了尘'。"

    温北君眼中闪过一丝释然:"当真?"

    "千真万确。"韩修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五台山住持的亲笔。"

    王贵适时地上前接过信函,双手呈给温北君。他的动作依然保持着宫中的礼仪,连指尖弯曲的弧度都恰到好处。

    温北君仔细看过信,终于长舒一口气:"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他的目光越过窗棂,落在院中一个正在习字的少年身上。那少年约莫十二三岁,眉目清秀,执笔的姿势却格外认真。

    "那是小满?"他问。

    贺熙点头:"是,姜昀的儿子。"

    温北君的眼底闪过一丝痛色。王贵敏锐地察觉到主人的情绪变化,悄悄将熏香拨得更旺了些。

    正说着,小满似乎察觉到有人在看他,抬头望了过来。少年清澈的目光与温北君对上,先是一愣,随即放下笔,快步走了过来。

    "温叔叔!"小满站在门外,恭敬地行礼。

    温北君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姜昀。他勉强笑了笑:"字写得不错。"

    小满眼睛一亮:"温叔叔要看看吗?我最近在临《兰亭序》。"

    温北君摇头:"下次吧。"

    小满有些失望,但还是乖巧地点头。王贵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插话:"小公子的字确实进步很大,上月还得了韩先生的夸奖呢。"他的声音温和悦耳,带着宫中特有的韵律。

    温北君没有应声,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小满:"这个,送给你。"

    小满接过玉佩,触手温润,上面刻着古朴的云纹。他有些疑惑:"这是……"

    "你父亲的东西。"温北君轻声道。

    王贵适时地递上一个锦囊:"小公子可以装在这里面,贴身佩戴。"

    待小满离开后,温北君才缓缓起身:"师兄,我该走了。"

    贺熙终于忍不住:"北君,你当真不后悔?"

    温北君望向窗外,最后一缕夕阳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淡淡道:"没什么可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