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下旨册封为永阳伯,引得一众宾客艳羡不已。
对于这个封赏,朝中大臣也不是没有异议,可是想到天下百姓因为宝庆公主从海外带回的新粮种受益良多,加之她的皇庄上不时研制出一两样改善民生的新物件。
更别说这位公主还另辟蹊径,开办了皇家妇幼医学书院与妇幼医馆,惠及无数女性与婴幼儿……
思及这些,似乎为儿子求个爵位也不为过。
就算还有拎不清的跳出来反对,也被正值的大臣拿事实堵了个哑口无言。
这次封赏,也再次刷新了众人对宝庆公主受宠的认知,不但自己得宠,这份恩宠还能延续至子嗣身上。
试问,这般盛宠的公主还有谁?
别说大明朝了,就是历朝历代也找不出几个这样的公主了。
自此,这位永阳伯刚满月,就成了京城一众权贵与官宦之家眼中的香饽饽。
有爵位就罢了,还有个身份高贵又特别会赚钱的亲娘,且家中人口简单,没有乱七八糟的妾室与一堆庶出子女。
就问谁不想把闺女嫁进这样的人家?
于是乎,陈小伯爷不满十五岁,就有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上门说亲的媒人都要把公主府的门槛踩断了。
可惜小伯爷对娶妻不感兴趣,只想随爹娘一起浪迹海外。
彼时,皇位上坐着的已然是曾经的太子殿下,朱高炽。
比之他爹在位时,悦然这位宝庆公主受宠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盛宠不衰。
这一世,由于朱棣在悦然的影响下,改变了对蒙元的策略,一边打,一边安抚,给愿意效忠大明的部落划分好地盘,建了数十座大城,尽量把牧民固定在各自的地盘内,从而加强管理。
还迁居了一部分牧民往辽东一带居住,又从内地招募失地流民迁往草原,稀释蒙元势力,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汉化过程……
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令下,脑袋不太灵光的蒙古人自觉不自觉地逐渐改变了生活方式,追求金钱与享乐。
算是提早解决了来自北方的心腹大患。
所以朱棣这一世并没有死在征讨漠北的途中,而是以七十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多活了五年。
其实以悦然的医术与能耐让他活个百八十岁不成问题,但考虑到多数早年英明的帝王一旦到了晚年,就难免昏聩,还不如让蛰伏多年的太子继位。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