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就此打住。我的本意是想将狄青在这段时间里的英勇事迹给介绍一番,就像之前讲述张岊和张亢那般,但是很遗憾,由于史料的缺乏,这个想法只能是一个泡影。我们只知道他在这段时期很英勇善战,但他究竟有怎样具体的战绩却无从而知,可这无碍于他的晋升。就在这年的十月(差不多就是宋辽新一轮争端了结的时候),狄青由鄜延路都监被调任为泾原路都监并兼任原州知州,而就在几天后他又被直接升任为泾原路的副总管。
一直都在鄜延路守边的狄青为什么被调到了泾原路呢?这个事就得从一场让整个宋朝都为之而剧烈震荡的战事说起——宋夏定川寨之战。
在讲述定川寨之战之前,我们首先还是得来说一说伟大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近况。
自从被迫从麟府二州撤军以后,李元昊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他现在所面临的形势可谓是万分险恶,首先便是宋夏之间的战争。他本是想对宋朝以战迫和,可他显然低估了宋朝君臣的自尊,宋朝想和确实不假,但这条件就是你李元昊必须得先低头承认错误,可自尊心同样强烈的李元昊怎么可能求和?那双方就只有继续打,直到某一方坚持不下去为止,但想必李元昊也很清楚,若是比拼消耗,那么最后投降的那一方必然是他自己。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每一个心比天高且又极度在意自尊之人的可悲之处。
其次便是辽国。虽然李元昊送了很多财物去讨好耶律宗真,但双方这心里的疙瘩却算是就此结下了,事实证明,辽国并不是他永远坚固的后盾,反而是随时都有可能在背后捅刀子的刺客。即便如此,他也还是不得不对辽国强颜欢笑继续小心地伺候着。他已经惹火宋朝,如果再得罪于辽国,那他这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再次,李元昊的背后也不安宁。
在玩弄权术和计谋上面,宋朝人可是兵家的嫡传弟子。眼瞅着这西夏不好对付,宋朝一面自己先扛着,一面还以金钱为诱惑促使辽国方面决定干预宋夏之间的战事,耶律宗真收了宋朝的钱自然要为宋朝办事。别的不好说,这点最起码的契约精神耶律宗真还是有的。李元昊尽管也在密切关注着宋辽之间正在进行的和谈,但他却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他的西夏不过是宋辽两国在谈判桌上用以讨价还价的筹码。他当然想阻止这两个国家言归于好,为此他甚至还主动派人去辽国相约两国共同出兵伐宋,但耶律宗真直接就给一口否决了。这还没完,重点就是宋朝不仅想着要让辽国约束西夏,而且还派人去联络了西夏背后的吐蕃人。
相信大家还记得亲手把李继迁给送上了西天的吐蕃赞普唃厮啰吧? 宋朝这次倒是没有去找他,而是找了他的长子瞎毡,因为瞎毡现在的领地恰好跟西夏接壤。为了牵制李元昊,宋朝方面不但给瞎毡封官许爵,而且还给了他大量的赏赐,其目的不言而喻,宋朝就是要让瞎毡尽可能地让李元昊时刻感觉后背发凉,甚至是希望瞎毡能够在李元昊的背后狠狠地插上一刀。
经过宋朝的这么一番运作之后,李元昊就此形同于三面受敌,这也就意味着他得到处布防。可是,强人就是强人,李元昊面对这种局面硬是做到了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这就不得不说他很有先见之明,在其正式建国称帝之前他就已经在边境的各处重镇囤积了重兵,四十万西夏大军分屯于全境十余个重要的州府,他这份家底可不是吹出来的。
尽管如此,总是让自己处于防守的态势终归是让人提心吊胆,可不防守又能怎样?为了能在宋辽的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筹码,宋朝在整个公元1042年的上半年都对西夏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这让李元昊完全缓不过劲儿来。鄜延路的庞籍领着他手下的那帮悍将在边境上到处盖房子,而且还把他出境的通道给堵死了,他正想着要不要去教训一下庞籍的时候,范仲淹又直接把房子给修在了西夏的境内,就在他火冒三丈的时候,西边的吐蕃人瞎毡又在他背后磨刀霍霍。三面起火三面都得灭火,李元昊在这种情势之下派出了三路大军前去灭火,结果是他打跑了瞎毡,但却在庞籍和范仲淹这里撞了个满头是包。
更让李元昊气得想要撞墙的是,这年的七月西夏境内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导致农田受灾惨重。干旱本就让人头大了,最要命的是受灾地区竟然还出现了数万只黄鼠狼,这些黄大仙把田地间的农作物给糟蹋得一干二净,这由此导致西夏的农产区饥民遍地,早就因为战争而导致国内物资贫乏的西夏国由此更是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尽管如此,李元昊为此还是不得不下令拿出本就不多的余粮进行赈灾,可他的倒霉事还没完,接下来发生的事才是最让李元昊感觉痛心疾首——他的心腹大臣野利仁荣也在这个月里病故。作为一个参与了西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