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能力让李元昊不敢轻易攻打。如果李元昊下一次再派大军入侵,那就让边关据点坚守不出且坚壁清野,等他深入宋境之后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也就是说,李元昊想打架没人跟他打,他想攻城又攻不下来,到最后就会因为后勤告罄而最终被迫撤军。长此以往,西夏就会因为长期用兵导致民生凋敝和经济崩溃从而在三五年内走向灭亡。
简而言之,范老先生的意思就是宋朝对西夏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还可以通过远胜于对方的综合国力跟西夏搞军备竞赛,直到最后拖死西夏。在范仲淹看来,这样做比起让宋军的将士去抛头颅洒热血要管用得多,但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是个慢活儿,得需要很长时间去跟对方拼消耗。
不知道各位看到这里会不会想起一个人——伟大的太宗陛下赵光义。在雍熙北伐失败后,赵光义应对辽国的入侵所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不是与此时的范仲淹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赵光义的对手是辽国,而辽国可不会因为宋朝断绝边境贸易而民生凋敝和经济崩溃。让人费解的是,赵光义此举被后人诟病无数,范仲淹倒是因此而被某些人说成是“抗夏名将”。
说了范仲淹的对夏策略,我们再说韩琦的策略。韩大人的看法与范仲淹恰好相反,他要的是一拳一脚都生生地打在李元昊身上的那种真实的快感,他要通过强硬的武力彻底地打服李元昊,唯有如此才配得上宋朝与西夏的身份和地位。韩琦甚至觉得宋朝应该像当年赵光义发动五路大军前去进剿李继迁那样也给李元昊来这么一下子,他甚至都想好了进兵的方略就等赵祯首肯。
韩范二人在此事上的思想差异其实也是整个宋朝士大夫们在对待西夏问题上的一个缩影,这些人都主张要对西夏的狼子野心予以惩罚和遏制,但两派在是否要出境作战的事情上却是意见截然相反。双方都提到了太宗年间五路进剿李继迁却功败垂成的事,激进派认为有了当年的教训,这一次好好总结再行出兵一定能够弥补当年的遗憾,而保守派则认为后勤辎重、地理环境等问题将是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的顽疾,一旦出境作战很有可能就会有去无回。
有关于此,用范仲淹在写给赵祯的奏疏里话来说就是,他想做的是战国时期为赵国镇守北疆的李牧,而韩琦等人想要做的则是唐朝的李靖。宋朝现在到底是需要召唤李牧还是李靖,这一切由赵祯来定夺。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