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一场闹剧之后,党项贵族里的那些本来还对李元昊心存一丝幻想的人终于是认清了一个事实,那便是李元昊竟然真的打算对宋朝发动战争。这一次虽然是被各方势力给联合打压下去了,可贼心不死的李元昊指不定哪一天就会正式地举兵伐宋。一旦战事爆发,党项这边能顶得住宋朝的报复吗?你李元昊这可是在拿全族人的性命和前途在做赌注,我们可不想陪你玩这么大成本的游戏。
持上述想法的人里面最为位高权重的正是李元昊的叔父嵬名惟亮(又名嵬名山遇),他此时的官职是党项的左厢监军,在名义上他掌管着党项一半的兵力,而党项的另一半兵力也是掌握在他弟弟嵬名惟永的手里,也就是说,他们兄弟俩几乎掌管着党项的全部兵马。此前李元昊打吐蕃打回鹘,他的这位叔父都没什么意见,可李元昊要攻打宋朝却遭到了嵬名惟亮的坚决反对。
惟亮对李元昊劝谏道:“宋朝地大物博且战时所能募集的兵员数不胜数,他们的战略纵深也极为广阔,与我们党项接壤的关中地区虽然是一片富饶之地,但缘边的环、庆、鄜、延等州都是山势险峻且有宋朝的重兵驻守,我们的骑兵在这片地域作战根本发挥不出任何的优势。再者说,一旦与宋朝决裂,我们的牛羊牲口也找不到买主,长此下去我们必物用匮乏。与其彼时如此,不如维持现状做宋朝的忠实藩臣,这样不但能够维持双边贸易,每年还能从宋朝那边获得丰厚的赏赐,何乐而不为呢?”
嵬名惟亮这番话有没有道理?这个就得看你个人是站在何种立场和角度去解读这一番话,但这番话在李元昊听来简直是肺都要快气炸了。想他爷爷李继迁何等英武之人,怎么就生出了嵬名惟亮这样的一个窝囊且懦弱的儿子?为什么要打宋朝?这个还不容易理解吗?既然宋朝有那么多好东西,那为什么不把这些抢过来变成我们党项人自己的东西呢?为什么我们党项人就不能成为那片土地的新主人呢?到时候我们何必垂涎三尺?何需他人的赏赐?只要能够抢下地盘,那上面所有的好东西就都是我们党项人自己的,这个道理难道很难懂吗?这个嵬名惟亮,没想到他竟然是这么一个软骨头。永远做宋朝的藩臣?这人看来跪久了还真是跪出奴性了,你既然如此忠于宋朝,那就别怪我这个当侄儿的无情无义了。
李元昊就此对嵬名惟亮陡生杀意,可是他还需要一个正大光明的杀人理由。他找来自己的亲信大臣、同时也是嵬名惟亮的堂弟嵬名惟序并对其说道:“我的这个叔父已经留不得了,他跟我不再是一条心了,你找个事由说他要谋反,然后我好办了他,除掉他之后,他的一切官爵我都赏赐给你!否则,你们就等着灭族吧!”
几番权衡之下,最终还是兄弟情分占了上头,嵬名惟序将李元昊的话原原本本地告知给了嵬名惟亮。事已至此,嵬名惟亮的选择只能是铤而走险一条路,但照如今李元昊对党项政权的掌控力度,惟亮想要谋反或是与之对抗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他只能选择出逃投奔宋朝。
嵬名惟亮的归宋之路堪称一个悲不可言,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宋朝肯不肯接纳他?会不会接纳他?敢不敢接纳他?他的地位和身份可不是一般的敏感和特殊,宋朝的边臣即使敢接纳他,可如果李元昊以此为借口向宋朝开战,依照宋朝那帮圣人门徒的脾性,为了不打仗,为了虚假的和平,他们也是什么都可以舍弃的,何况你一个党项人嵬名惟亮?
惟亮的弟弟惟永就在第一时间不无忧心地对自己的兄长说道:“宋朝那边还不知道我们这边发生的事,也不知道李元昊的野心和胃口到底有多大,如果他们那边不信任我们是真心想要归附,那么到时候我们可就会走投无路。天下之大,却不会有我们一家人的立锥之地。”
惟亮的回答则是赌博性的,他说道:“事已至此,我们已经是别无选择,这事就只能看上天会不会保佑宋朝和我们整个家族了。”
惟亮首先将自己准备投奔宋朝的事告知给了宋朝这边的金明寨巡检使李士彬,此人虽然是宋朝的武将,但他是一个纯正的党项族人,可要论及战功以及对宋朝的忠诚,很多的宋朝人都未必能胜过他。嵬名惟亮在给李士彬的信中说他将带领所部民众和士兵渡过黄河集体归宋,他希望到时候宋朝方面能够对他们予以接应。随后,惟亮去见了自己已经八十一岁的老母独孤氏并将自己的计划和前后因果都说了一遍,独孤氏则坚决不肯离开,而她也很清楚如此一来李元昊定不会放过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对自己儿子们说道:“汝等自为计。我年八十余,不能从汝去,反为汝累,当置我室中,纵火焚之。”
嵬名惟亮兄弟几人最后涕泗横流地拜别了自己的母亲,然后遵照母命纵火焚宅,随后他们全家老幼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