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被逼流放交州,赤壁孙权求我救命 > 第13章 【贾诩出使】交州发展!

第13章 【贾诩出使】交州发展!(1/2)

    交州民风淳朴,又带着惊人的彪悍。

    无它。

    穷尔。

    士燮治理地方,很容易,官员也很咸鱼,基本上不用做什么事。

    就连贪污这种小事,都做不好。

    毕竟交州穷得叮当响,府库都在跑老鼠。

    除了士燮还能搜刮一点钱财,其他官员都是勒紧护腰带过日子。

    所以贾诩才感到好奇!

    他出身西凉,同样荒僻之地,也有羌人作乱。

    可是交州给他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贾诩所不知道的是,这完全是孙豪“威震交州”的称号影响。

    百姓的精神面貌,才焕然一新。

    汉武帝时期,曾经进行过“移民实边”之策。

    很多交州世家,也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交州汉民与土著,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

    孙豪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土著也居住到了城镇里。

    为了冠以荣誉感,孙豪将交州百姓,统一称为“越民”。

    称呼的推广,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

    毕竟秦汉时期,交州便被称为百越之地。

    “越民”二字在交州流传以后,百姓的荣誉感提升了。

    孙豪也可以任意施展!

    此时的交州,就像是一张白纸,没有世家大族的制约,孙豪可以随时调整发展方向。

    他的第一步,便是取士。

    不管是现在的察举制,还是后世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都不符合孙豪的要求。

    所以他毅然决然开创了“鸿都门学取士”!

    只要能够从鸿都门学毕业,不是官,就是吏。

    这一点极大地刺激了交州的士族!

    他们虽然名声不显,却有一颗做官的心。

    从鸿都门学毕业的学子,也只会忠诚于孙豪一人。

    因此,马良、马谡等人,都被送入了鸿都门学。

    贾诩一路赶至龙编,也发现了众多奇特之处。

    比如说灌溉用的“龙骨水车”,耕种用的“曲辕犁”,以及风车磨坊,都让他大开眼界。

    这些都是匠人自带的工艺,算是意外之喜。

    交州的赋税为何会这么低?

    因为稻米两熟!

    甚至三熟!

    和中原地区,完全不同。

    孙豪还进行了“军屯”和“民屯”。

    所谓军屯,就是杂牌兵种,在农忙的时候耕种,闲暇才参与训练。

    而民屯,情况要复杂得多。

    大汉仍旧存在“军户”制度,也就是说,这家人,世世代代都要从军。

    一开始极大地提升了战斗力,但并非人人都愿意舔刀口过日子。

    孙豪给了他们机会,将劳动力安排至“民屯”之中。

    而且民屯还包括没有土地的百姓。

    这和中原的世家制度,有极大地不同。

    举例来说,徐州糜竺还是富商的时候,仆人、家丁超过万人。

    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人口规模!

    这些人,都是不用纳税的,因为有世家的庇护!

    在交州,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孙豪算是捡到了一处宝地,任由他施展。

    交州穷山恶水?

    未必如此。

    贾诩还没有入城,便听到了一阵阵呼喊声。

    是训练中的陷阵营!

    “喔喔――”

    震天的呐喊声,震动彩云。

    动作整齐划一。

    一眼望去,全是精锐!

    他们绕着城池,一圈一圈地跑,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

    光是看到这一波军队,贾诩心里便恍然大悟。

    怪不得士燮会败!

    恐怕只有最精锐的虎豹骑,才能和这支部队比肩。

    紧接着,一队队藤甲兵经过。

    贾诩死死地盯着这些奇特的甲胄,面色霎时变得苍白。

    额头竟有冷汗渗出!

    官渡之战中,袁绍有一支重铠部队,让曹操军非常头疼。

    被称为大戟士!

    是历史上,比较早期的重步兵了。

    然而。

    在贾诩眼中,这些藤甲兵,比之大戟士,更加恐怖。

    因为藤甲兵太灵活了!

    要是在交州这样的地形,遇到藤甲兵,该怎么办?

    贾诩一阵头疼。

    不过他瞬间想出一计,也就是“火攻”!

    殊不知孙豪的藤甲,完全不同,表皮是经过淬火工艺的,能够防御高温!

    普通的火矢,根本无法点燃,除非整支军队,置身烈火中。

    孙豪又怎么会给敌人留下如此破绽?

    必然会对地形有所防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