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铁蹄哀明 > 第323章 宿命

第323章 宿命(1/3)

    “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黄昏当中的乐亭因守备公事房,蔡鼎与韩林并肩而立,负手看着窗外的那一抹彩虹。

    他是时下的易学大家,脱口而出的也是《周易》当中第三十卦“离卦”当中的卜辞。

    而卜辞当中的“离”字,一种说法是斜阳欲落的姿态,另一种说法就是“螭”,即彩虹的一种。

    与现在乃至后世不同的是,在上古及秦汉时期,天空出现彩虹虽然比出现彗星差一点儿,但是也不是什么好兆头,被人视为凶兆。

    事实也确实如此。

    韩林转过身,看向桌上那两封密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两封密报一封是由李继元自锦州发出,另外一封则是潘野自东江镇皮岛发出。

    不约而同地,两封密报都传回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六月五日,袁崇焕斩毛文龙于旅顺双岛。

    不过消息传回乐亭的时候,已经是七月的下旬。

    在杀了毛文龙以后,袁崇焕即刻封锁了消息,不仅如此还将整个东江镇封禁,不许外人出入,与此同时对东江镇进行了一番整顿。

    这么大的事儿,袁崇焕肯定会第一时间上报,然而京师当中的消息也是滴水不漏,甚至连在其中的赖麻子都没探得,就可以知道崇祯和廷臣们是有多么的不知所措和坐立不安。

    得到消息以后,韩林久久无语。

    千算万算,他也没预料到,被他视为破解之道的刘兴祚等人,竟然反而投靠了袁崇焕,而他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还好他躲在了后面,并没有暴露,不然已经杀红了眼的袁崇焕,估计立马就会杀到乐亭来。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试图去改变历史,然而历史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耳光,并且放声嘲弄。

    他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一些,想要妄图改变历史,现在还不够资格。

    两人重新坐回了位置上,看着韩林的表情,蔡鼎吹了吹茶杯里的浮沫,问道:“守备觉得,毛文龙不该杀?”

    想了想,韩林道:“当杀!又不当杀!”

    “哦?”蔡鼎似乎没想到给出了这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抿了一口茶将茶杯放下以后道:“愿闻其详。”

    “扪心自问,若我为主官,麾下飞扬跋扈、不遵号令也势必杀之。”

    “既然如此,这不该杀又做和解?”

    “太急了,在我看来,袁督师在这件事上,是少智之举。”

    韩林本想将“脑残”两个字脱口而出,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他捏起手中的茶碗盖在茶碗上不断研磨着:“这一不智,便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现如今,除了毛帅以外谁人能镇的住东江镇?杀毛帅之举,看似釜底抽薪,实则是玩火自焚。”

    “有毛帅在的东江镇,原本为鞑子的掣肘,奴贼便是发兵也不敢倾尽全力,而无毛帅的东江镇,诸将再无有能服众者,相互倾轧,如何再去牵制奴贼?此乃亲痛仇快之举。”

    “这二不智么……便是有尚方宝剑在身,安敢妄斩一品大员?其人的生杀之权当在圣上,不教而诛是为僭越,若是其矫诏……那怕是就不止僭越这么简单了。”

    “因此依我看,毛文龙该杀,但一来,不能在此时杀,二来也不能不教而诛,否则难堵天下悠悠众口,若日后真个因此闹出了什么乱子,毛帅之今日,便是其人之明日。”

    蔡鼎摇了摇头:“你当袁督师不如你?这其中种种, 怕是早就想了个明明白白,只是如今骑虎难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所以我说其心中太急了一些,若非当初在皇上面前五年复辽的海口,他也不必这么着急就要将东江镇收入囊中。”

    说话间,韩林又将李继元的密报拿起来,抖了两抖:“不过他一面打着五年复辽的旗号,一面又暗中与奴酋皇太极遣使遗书是为何来,他该不会指望着仅凭三言两语,就能让鞑子自退,灰溜溜地滚回深山老林罢?”

    蔡鼎摊了摊手:“恐怕只有其人自知了。”

    想到被背刺的毛文龙,韩林心有余悸地道:“实在没想到,刘兴祚兄弟竟然会背叛毛文龙。”

    韩林苦笑道:“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到现在也是毛骨悚然,以彼见己,不知谁可信,谁不可信了。”

    蔡鼎似笑非笑地道:“守备觉得我可信否?”

    韩林以为自己的一番话教蔡鼎心中起了不快,连忙笑着解释道:“先生误会了,若要不信任先生,我岂能将整个衙署都交给先生打理?”

    蔡鼎摇了摇头:“守备大人错了,我不可信。”

    就在韩林恍惚愣神之间,蔡鼎继续道:“若以情义而服众,则天下人人皆不可信。守备可曾想过,兴祚为何叛毛投袁?”

    韩林想了想:“未遂其愿。”

    “然也!”

    蔡鼎抚掌:“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可信的,唯有一个利字。”

    虽然觉得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