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507章 组织民兵

第507章 组织民兵(2/3)

大汉的不满。

    “既然是百姓的事,就得学着让百姓自己解决。”

    “所以朕打算在陇西、南安和天水三郡成立民兵团练。”

    “以村落为基础,以里、亭、乡为架构,层层递进。”

    “让他们自己保卫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李骧立刻说道:

    “陛下说的可是类似于邬堡的存在?”

    邬堡,萌芽于汉武帝时期,意在对抗外族入侵。

    王莽篡国后开始大肆发展。

    到后来成为地方豪强合法的武装力量。

    有的甚至有对抗官府的力量。

    听到李骧的话,刘谌摇了摇头:

    “这些民兵组织虽然也是为了保卫财产而出现的东西。”

    “但和邬堡却不甚相同。”

    “因为他们并不属于某一个人的力量。”

    “而是由地方百姓和朝廷共同组织起来的非战斗型士兵。”

    “平时在务农,闲暇之时组织到一起进行操练。”

    “若是遇到敌情,如这次的伪朝袭扰,可以立刻组织起兵马反抗。”

    “就算无法打退敌人,也可以为朝廷兵马的到来拖延一些时间。”

    刘谌的这番描述如同画卷一样在李骧面前缓缓展开。

    让李骧想到了秦朝时期的征兵制,但是又跟征兵制有所不同。

    这些被陛下称为民兵的并不需要替朝廷出征,他们的存在只是保卫他们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但不得不说陛下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很不错。

    之前陛下就曾下旨在地方上征兵,虽然是让他们守卫本土,但效果却不怎么好。

    大汉的赋税低,让天水百姓已经享受到了一些好处。

    能吃饱饭谁愿意去当兵?

    百姓的目光是短视的,但这种短视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

    他们没有大人物长远布局和谋划的资本,只能紧盯着眼前的这点好处,这才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陛下就是让他们看着自己眼前的这点东西。

    朝廷把你们组织起来,却不需要你们为朝廷出力,你们只需要保护好你们自己的财产就好了。

    想必这件事肯定会让所有人都认真参与吧?

    毕竟要是连自己的好处都不在乎,那人也就不能被称之为人了。

    “可是陛下,普通士卒从入伍到成为战兵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这些百姓根本不知战法为何物,即便组织起来,也未必会是那些贼兵的对手!”

    “而且他们手中并无兵器,如何抵挡敌人?”

    听到李骧的疑问,刘谌笑着说道:

    “这就是朕找你们两个来的原因。”

    “讲武堂如今已经毕业了数千人。”

    “可真正能够参与军中的不过千余人而已。”

    “剩下的那些人一时半会儿却派不上用场。”

    “朕准备把这些人全部打散,派驻到三郡的各个村子里面去。”

    “让他们去训练那些百姓,并把那些百姓组织起来。”

    讲武堂已经毕业了最起码六期的学生,可除了一二三期这些学子因为是短平快突击出来的。

    有机会参与到军中外,剩下的很多讲武堂学子并没有参军的机会。

    倒不是刘谌不想,这些人是给大汉做人才储备的。

    刘谌不会给他们下放下去当大头兵。

    大汉的军队数量就这么多。

    哪有那么多基层官职来安排他们?

    强行安排下去的话,又会给大汉国力带来极大的负担。

    毕竟再小的军官也是有俸禄的。

    所以那些三期往后的学子,大部分都处在闲置状态。

    现在,训练民兵是个很好的机会。

    既能让他们动起来,不至于养成废物。

    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将来投军后这些曾经对民兵的训练会让他们在带真正的士兵的时候做到更快的上手。

    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 ,刘谌怎么会放过。

    当初刘谌执意要让所有讲武堂的学子都用校长来称呼自己而非陛下。

    目的就是打造一批只对自己忠心的人。

    这些民兵在训练的过程中 ,也会自然而然的被这些讲武堂学子们同化。

    会不自觉的加深对大汉以及自己的印象。

    多么难得的一个让形象深入百姓的机会。

    以往百姓对天子的尊敬更多的是一种敬畏。

    是一个儒家特意打造出来的充满神性的存在。

    而刘谌要走的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这话听得李骧一阵咋舌。

    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

    讲武堂的那些学子可是从最基础的东西培养起来的。

    他们对于士兵如何操练皆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