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483章 两魏改革

第483章 两魏改革(1/3)

    兴汉八年,大汉君臣尽欢。

    然而在千里之遥的魏都洛阳。

    大魏晋王司马炎的表情却不是很好看。

    因为那位替司马家镇守大魏北疆的司马孚,死了!

    出任幽州刺史的时候,司马孚就已经是八十四岁的高龄。

    幽州又是出了名的苦寒之地。

    再加上后来的一连串打击,早就已经让这位耄耋老人油尽灯枯。

    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卧病在床,终于撑到过完年的咸熙八年,彻底撑不住了。

    临死前,司马孚给司马炎写了一封信,信中总共交待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不要再让刘渊带兵,并将其圈禁在洛阳,到死都不准他离开洛阳半步。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野心极大,若是不加以看管,日后必为朝廷大患。

    第二件事,尽可能的和司马攸修好关系,不要再空耗大魏国力。

    蜀主刘谌是个有野心的,绝不能让他在雍凉站稳脚跟。

    蜀汉多年北伐失利,除了国力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骑兵数量不足。

    一旦让他得到凉州养马地,假以时日必然会席卷雍凉。

    兄弟阋墙,外御其辱,一定要以司马家的利益为根本。

    第三件事,也就是最后一件事,一定一定不能称帝。

    司马攸割据长安,司马家三代以内已经彻底失去了称帝的机会。

    强行改朝换代只会把司马家推入深渊之中。

    司马炎看完这封信后,面无表情的把它放到烛火上点燃,任由其在面前化为灰烬。

    叔祖父啊叔祖父,国事家事如此,难道责任全在我司马炎一人吗?

    父亲是大魏晋王,我是父亲长子。

    这王位本来就是我的。

    是他司马攸野心太大,非要跟我争这个位置。

    我岂能容他?

    “传旨,追赠幽州刺史司马孚为大魏司徒,改长乐公为安乐公,封地幽州代郡,食邑十万户。由其子司马望袭爵!”

    “另,速速往上庸去旨,以司马伷为幽州刺史,即可赶赴幽州上任!”

    司马炎对贾充等人说道。

    听到司马炎的话,贾充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前面的封赏以及调任司马伷前往幽州任刺史都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袭爵的司马望现在并不在洛阳而在长安,并且在司马攸的手下任职。

    若是旁人,贾充肯定不会多说什么,可这是司马孚啊!

    别人不知道,贾充还能不清楚吗?这可是为司马氏操劳了一辈子的人。

    再说了,人家还有好几个儿子在洛阳呢。

    等于说司马炎自始至终都没打算把这份好处给司马孚的后代。

    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晋王,若是臣没有记错的话,野王太守司马辅尚在,为何不以司马辅袭爵?”

    司马炎看了贾充一眼说道:

    “贾卿,之前你提议的土地改革制度,本王已经想好了。”

    “今年便在大魏各地推行。”

    听到司马炎的话,贾充心中顿时狂喜,也立刻明白为什么司马炎不希望司马孚留在洛阳的后代袭爵了。

    在并州遭受外族袭扰之后,贾充曾经给司马炎上了一道奏疏。

    奏疏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今大魏土地归属的问题。

    各个士族手中所掌握土地何止千万,但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非法得来的。

    虽然没有人会去查这件事,可终究是个心病。

    尤其是在贾家占据并州大量土地的情况下。

    这个问题必须要得到完美解决。

    贾充的建议就是承认大魏所有士族手中已经掌握的土地。

    在这些土地之外,将此前已经推行数十年并名存实亡的屯田制彻底废除。

    改为实行占田制。

    将国中土地重新分配,使男有耕,女有织。

    朝中官员更是要以身作则,每人赏赐数目不同的土地,意在教化百姓勤于耕作。

    只不过当时奏疏递到司马炎手里的时候,被司马炎给否决了。

    司马炎看的很清楚,贾充这个建议绝对不是什么替朝廷着想,更不是在为司马氏着想,而是完全在替他贾家着想。

    为此不惜将大魏所有士族乃至朝堂上的官员全都拉到一个圈子里。

    司马炎很确定,一旦自己同意贾充的建议,大魏的土地顷刻间就会被士族们瓜分完毕,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至于那些百姓,现在是能得到一些好处,可用不了十年二十年,他们手里的土地就会再一次被士族豪强兼并。

    到那时,他们连最后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士族豪强的土地是受国家保护的!

    留给他们的只有为奴为仆一条路。

    彼时的司马炎还有成为一代雄主的想法,虽然也没有太把百姓放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