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479章 并州交锋

第479章 并州交锋(1/3)

    此时的关彝刚刚让麾下士兵帮西河郡里某个小县城的百姓把柴火背回家。

    自从那次把并州百姓从贾家的那些狗腿子手里解救出来之后。

    关彝的心态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虽然也有替大汉宣扬名声的举动,但那种宣扬大多数都是浮于表面的。

    最多是在雍州等地劫掠的时候,把带不走的粮食和财物分给当地的百姓。

    而那种分钱分物里面,还有着很大一部分施舍的成分在。

    百姓们虽然没有太大的志向,在生存的驱使下接受了自己施舍的嗟来之食。

    可对于关彝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感激。

    这个问题困扰了关彝很长时间,直到刘谌占据天水后,派人联络上了他。

    他才从陛下的所作所为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陛下居然在天水让将士们替百姓收粮食,就连吃食都是自己备的,而且态度放的极低,一点都没有高高在上的意思。

    这种举动让大汉很快就在天水站住脚,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是此次北伐依然不成。

    也会在当地百姓的心里扎下一颗种子,等到下一次来的时候。

    百姓们很有可能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而这一点,也在关彝解救并州百姓的时候得到了体现。

    他们甚至不害怕手里拿着刀的自己!

    眼里只有对自己解救他们的感激。

    离开贾家的地盘后,关彝瞬间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在解救了并州诸县的百姓后,关彝和杨稷商议一番,决定暂时驻扎在西河郡。

    一来这里地处并州和羌胡地盘的交界处,魏国对这里的统治并不深入,自己可以安心在这里替陛下收拢民心。

    二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引起魏国朝堂上那些有识之士的警觉,因为他早就已经从百姓们的嘴里知道了刘渊的故事,也知道了刘渊的下场。

    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的放任自己在这里把水搅浑,肯定会派兵前来征讨,驻扎在西河可以随时遁走。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关彝便开始试着学习刘谌的做法,让麾下士兵化整为零打着大汉的旗号替当地百姓做一些事。

    既能博得好名声,也能及时发现敌情。

    有了之前在并州解救百姓闯下的名头,关彝的举动比之前刘谌在天水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要小的多。

    只不过此时已经临近冬季,粮食早就已经收完了。

    但这并没有难倒聪明的关彝,没有粮食,还可以帮百姓们打柴啊。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柴可是摆在第一位的。

    不光是这些,关彝还分出一部分士兵 ,让他们按照之前在营地里的法子,来教本地的百姓认字。

    那本刘姓排在第一位的《百家姓》,朗朗上口,又贴近百姓己身。

    很快就在当地百姓中普及开来,虽然他们不一定认得,但他们肯定会读。

    而且理所当然的把刘姓排在第一位。

    关彝北上四年多都没有头绪的事情,终于在刘谌的潜移默化下踏出了第一步。

    “军爷,歇一歇吧,这都干了几个时辰的活了。”

    某一户农家,一个年迈的老头正在一脸心疼的看着给自己背柴的士兵。

    老汉活了这么多年,从来都只有当兵的来抢自己的东西,什么时候有过当兵的往自己家里送东西的。

    哪怕这些东西不过是些寻常的柴火,可这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士兵闻言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笑着说道:

    “大叔,这些柴你省着点烧,再配着秸秆,能用到明年接上下一茬。”

    老汉赶紧说道:

    “哪用得完哟,老汉就一个人,烧不了多少的。”

    “快进屋歇歇吧!”

    士兵见状也不推辞,跟着老头便进了屋。

    一碗水早就摆在那个有些破旧的桌子上。

    士兵毫不推辞的端起来一饮而尽,稍解因为长时间劳作的燥热。

    关彝此举何止是让当地百姓对汉军士兵的态度大为改观。

    就连这些被散落各处的士兵,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这些士兵里大部分都是当初跟着上官不明所以投向大汉的魏兵。

    当初只不过是想讨一条活路罢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在此之前,百姓们以前避自己如豺狼。

    现在却待自己如亲人。

    自己付出的却只有一点点力气而已。

    这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是多少钱财都换不来的!

    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让散落在各地的汉军士兵,干起活来都觉得充满了力量。

    并且又再一次的影响着当地百姓对汉军的观感。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子声。

    士兵脸色一变,立刻起身往外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