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奉城市的天空被一层淡淡的晨雾所笼罩,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只露出一抹微弱的光晕。位于城边的这座工厂,已然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叶东虓早早地来到了车间,他是这个车间里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年约三十出头,浓眉大眼,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专注。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上面星星点点地沾着油渍,那是他多年工作留下的痕迹。
江曼则是车间里的质检员,她与叶东虓结婚已经三年,是个温柔又能干的女子。白皙的面庞上,一双灵动的眼睛总是闪烁着认真的光芒。她扎着一个利落的马尾,工装在她身上显得干净整洁。
叶东虓走进车间,习惯性地先绕着各种机器转了一圈,检查它们的状况。他轻轻拍了拍一台老旧的车床,这车床伴随着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就像他的老友一般。“老伙计,今天也得好好干活啊。”他低声说道。
这时,江曼也走进了车间,看到叶东虓已经在忙碌,微微一笑:“东虓,来得这么早啊。”叶东虓抬起头,回以一个温暖的笑容:“嗯,习惯了,早点来看看机器,心里踏实。”
随着其他工友们陆续走进车间,整个车间顿时热闹起来。机器的轰鸣声、工友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叶东虓站在车床前,开始熟练地操作起来,他要加工一批精密的零件,这是厂里接下来一个重要项目所需要的。
江曼则穿梭在各个工作台之间,仔细检查着每一个生产出来的零件。她拿着卡尺,一丝不苟地测量着尺寸,眼神专注得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
突然,车间主任匆匆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凝重:“大家先停一下。刚刚接到通知,这批产品的交付时间提前了三天,我们得加快进度。”工友们听了,都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叶东虓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又舒展开来:“主任,放心吧,我们会想办法的。”
江曼也坚定地点点头:“对,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按时完成。”在他们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表示会全力以赴。于是,车间里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只不过每个人的动作都比之前更加迅速了几分。
叶东虓在车床前一刻不停地工作着,额头上渐渐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江曼时不时地会走过来,给他递上一杯水:“东虓,喝点水,别太累着了。”叶东虓接过水,仰头一饮而尽:“没事,这批零件得保证质量,还得加快速度,时间紧啊。”
这一天,整个车间都沉浸在紧张的工作氛围中,而叶东虓和江曼,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而努力着。
第二章:困难与分歧
随着交付时间的日益临近,车间里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叶东虓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一个改进加工工艺的想法。他认为通过对车床的一些小改造,可以让零件的加工速度提高近三分之一。
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部分工友的反对。一位老工友皱着眉头说:“东虓啊,咱们一直都是按老方法来的,这突然改工艺,万一出了岔子,那可怎么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批零件关乎整个项目呢。”
叶东虓耐心地解释道:“叔,我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新方法不会影响质量的。现在时间这么紧,按老办法很难按时完成任务。”但老工友还是摇了摇头,坚持自己的看法。
江曼在一旁听着,心里也有些犹豫。她理解叶东虓想要提高效率的心情,但也担心新工艺会带来风险。她拉着叶东虓走到一旁,轻声说:“东虓,要不咱们再慎重考虑一下?毕竟大家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
叶东虓有些着急:“曼曼,我有把握的。如果不尝试新方法,真的很难按时交付。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畏缩不前啊。”江曼看着叶东虓坚定的眼神,心中有些动摇,但还是说:“可是大家都不太同意,这样推行起来也困难啊。”
两人为此产生了分歧,气氛一时有些僵持。叶东虓觉得江曼没有完全支持他,而江曼则觉得叶东虓有些过于冒险。
就在这时,车间主任走了过来,他听到了两人的争论。主任沉思片刻后说:“东虓,我知道你是为了工作好。这样吧,你先在一台车床上试验一下新方法,如果效果好,咱们再全面推广。这样既可以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也能让大家放心。”
叶东虓听了,眼前一亮:“好,主任,我马上就去准备。”江曼也点了点头:“行,东虓,那你就先试试吧,我会帮你一起盯着的。”
于是,叶东虓开始在一台闲置的车床上进行改造和试验。江曼则在一旁协助他,递工具、记录数据。整个车间的工友们都关注着这边的动静,大家都在期待着这个新方法能否成功。
第三章:转机与突破
叶东虓全神贯注地在车床上进行着改造和调试,江曼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每一个步骤,叶东虓都做得小心翼翼,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但他浑然不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