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长征开始:十军团的绝境血路 > 第501章 声西击东

第501章 声西击东(1/2)

    李奇微是美军中非常杰出的指挥官,以他在朝鲜战场上所表现出的惊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完全可以和艾森豪威尔这样的名将并驾齐驱,不过可惜的是,在他的字典中,甚至于说在整个西方军事理论中,人民战争是个闻所未闻的陌生事物。

    因此,李奇微想不通志愿军是如何做到战场即打即补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管怎样,先集中力量拿下东川洞再说”,李奇微想不通就懒得再去多想志愿军能够快速完成补给的原因,既然巧取不成,那大不了改为强攻就是了。

    东川洞这个水原的桥头堡非常重要,战况也异常激烈,只要攻下这处位于汉江平原南端的山地,美军就能长驱直入攻击水原和汉城,而对于我军来说,失去山地依托在平原上跟敌军的优势装甲部队硬碰硬是极为不利的。

    李奇微认识得到东川洞的重要性,志司的指挥官们当然也看得到。

    “把第八师轮换下去休整,他们在之前的战斗里伤亡不小,师长也负伤了”,赵骥对这个叫魏青的师长很有印象,那是个有着坚定意志的指挥员,在之前多次战役中都表现不错,“东川洞的防守兵力一定要充足,敌人接下来会重点进攻这里,要视部队伤亡情况及时进行轮换”。

    赵骥说完把目光又转向了地图的另一侧问陈奇涵道:“陈光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上午刚跟陈光副司令联络过,他那边已经准备就绪了,就等志司下达出击命令了”。

    赵骥想了想说:“目前美军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东川洞上边,差不多是时候了,命令他们出击吧”。

    “是”。

    沿朝鲜半岛东海岸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太白山脉,与海岸之间形成了一道绵延漫长的狭窄走廊,而江陵就位于这道走廊的北端。

    第三、第四次战役期间,中美两军的攻防重点是西线的汉城周边战场,而东线这道狭窄走廊的攻防双方则是第十一军和南伪军,属于次要战场。

    第十一军是志愿军的内部番号,对外的名义仍然是北军第二军团,而且官兵的军装也都没有换,仅仅只是为了便于后勤统一而换装了志愿军的部分制式武器装备,所以在南伪军的眼中,他们对面的仍然是北军,而非令人畏惧的“天兵”。

    相比于西线战场的惨烈厮杀,东线这边由于地形狭窄、易守难攻,所以南北两边都默契地保持了静默对峙,似乎都没有多大的动力大打出手。

    首都师团是南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号称猛虎部队,在李奇微眼中,这支部队虽然不足以匹敌志愿军,但用来对付仁川之后北军的残余败兵还是不成问题的。

    “西八,都打起精神来,现在是在打仗,你们这样子要是遭突袭了怎么办?”首都师团长宋尧赞在前线工事里大发雷霆,他今天难得的到一线来巡视战备,结果一来就看到士兵们因为怕冷都躲在藏兵洞里避寒,外面就连警戒哨都没有放。

    宋尧赞按着当年在倭军效力时的习惯,狠狠挨个给这些士兵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才悻悻离开,不过他前脚刚走,士兵们就又躲了回去继续避寒。

    南伪军深受当年倭军的作风影响,军官对士兵存在普遍的虐待、克扣现象,官兵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但却又没有类似效忠天皇的思想教育,可以说是好的一点儿没学到,坏的全部捡了个遍,以致于士兵们既不知为何而战,更因为恶劣的待遇而上下离心离德。

    骂归骂,其实宋尧赞心头也清楚自己麾下的部队是什么鬼样子,算了,懒得去苛责这帮贱民,反正对面的北军也没那个本事打过来。

    全世界的伪军都一个样子,那就是特别喜欢轻视跟自己同文同种却偏偏有勇气抵抗自家主子的人,这是某种极度自卑心理引发的表面自尊。

    宋尧赞不知道的是,此时他对面的第十一军已经全盘接受了志愿军的训练改造,而且借着东川洞的地形遮蔽以及航纵的空中隔断,志愿军在东线战场投入的压根儿不止一个第十一军。

    在第十一军的身后,还隐藏着志愿军战斗力最强大的两头真正猛虎——刘焕第一军和陶旺第二军,另外还有志司最擅长迂回穿插作战的指挥员陈光。

    陈光站在对面的山头上用望远镜打量着南伪军首都师团的布防情况:“狗日的伪军连个警戒哨都不放,这其中不会是有什么诡计吧?”

    陪在旁边的第十一军军长武亭跟陈光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相识:“依我看没什么好奇怪的,伪军是什么样子你我当年难道还见得少了,何况这段时间来为了隐蔽企图,我连侦察袭扰频率都有意控制到了最低限度,他们如此松懈才是正常的反应”。

    “也对”,陈光在抗倭早期可没少跟伪军交手,深知这种性质的军队不能按正常思路来理解,“志司的攻击命令已经下达了,那就不等了,你去部署吧,今晚按计划发起突袭,以最快速度把这个狗日的首都师团给打穿”。

    “是”。

    ……

    黄昏时分,一支十余人的小股部队穿着南伪军的军装,东一拐西一拐地绕着山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