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92章 游侠时代

第92章 游侠时代(1/2)

    张诚和赵杏儿的周末夫妻模式,其实对孩子们的成长并不好。张小花的头发永远是乱糟糟的,两个孩子经常满脸尘土跑到学校去吃食堂。爹带孩子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孩子还活着……

    难得赵芃过来或者李灵在场的时候,会给张小花梳一下头,编织一下头绳。

    张诚也觉得有点无奈。

    “下次去长安的时候,把两个孩子都带过去吧……”张诚这样想。

    赵芃偶尔来访,和前些年眼神拉丝的情况已经不同,更多是在巩邑的一位企业家见巩侯,或者公主来见巩侯的状态。两人之间的交流,回到了公务本身。

    就只是,赵芃姑姑在张家的小孩子中更受欢迎。

    这个姑姑也都是跟着赢弘毅乱叫的。

    赢弘毅在巩邑过得并没有张家两个孩子那样野孩子的气质,由于皇后已经来到了巩邑,赢弘毅像每一个有妈的孩子一样,活的相当体面。

    当然,张家的两个野孩子也经常跑到皇后殿下在酒店那面的住处去蹭吃蹭喝蹭玩。

    这是一对吃百家饭长大的兄妹。这两个孩子腰间挂着一大串腰牌,随便到哪个地方的食堂都有吃有喝,被谁捡到都能送回巩侯的宅邸中。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一点哀伤。但是这一对兄妹长大以后,总觉得那个时候的生活最是幸福快乐。

    赵芃离开以后,张诚把那份电报拿过来又读了一遍,对游侠这种身份,张诚的了解不多,来自后世的“侠客”的印象更多一些,当然,也曾经从公孙尼子那里听说过“侠以武犯禁”这句韩非的名言。但是对游侠的本质,却不甚了然。所以做不到如扶苏那么敏感。

    张村工业化体系下,并没有产生出“侠”这种风气来,工业是高度组织化的系统,工人有什么问题,一般通过车间的组织体系,或者工会、妇联之类的系统,就能解决问题。工会都解决不了的,那就需要法律体系介入了,好在城主扶苏本人就在法律方面有非常高的素养。

    所以张村就没有出现过民间的,这种专门帮人排忧解难的人。

    “皇帝要见这种人干嘛呢?皇帝沉迷于侠客?不像是什么好事啊!”

    张诚扯过一张纸来,随笔写了几句对皇帝最近沉迷于侠客事迹的劝谏之词,大意是说侠客这种东西只是成年人的通话,一国之君无需相信传说中的神奇武技,气动步枪在手,什么侠客都没有意义——陛下,时代变了。

    取过一个信封装了进去。这种事不是急事,不需要通过电报发到长安去。一份便签也就可以了。如果皇帝对这便签不以为然,也就随它去了。毕竟皇帝被困在未央宫中,也没啥正经的娱乐活动,慈禧还能经常看戏呢,咱们这位皇帝连戏剧都无缘欣赏——这个时代还没发展出戏剧这种大型娱乐项目。

    写过便签,张诚也就把这件事给忘掉了。自然有秘书来处置这些信件的发送。张诚抽过一张设计图纸,开始构想一些新的东西。

    已经渡过了淮河的朱家,就这样被赵仲始的队伍留在了路边,这一刻朱家悲愤欲绝,自己作为齐鲁之地乃至黄河以北地区最着名的游侠,出入长安一些贵人的府邸都会被视作上宾,南国蛮荒之地的赵仲始,居然如此轻贱自己?就给了些财物,就把自己丢在路边,告诉自己“不要跟上来!”

    你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秦朝叛将的傻儿子而已!

    离开你那个爹,你啥都不是!

    若是在黄河地区,我朱家跺跺脚,你连黄河都渡不过去!

    朱家看着地上自己孤独的影子……

    这楚国的境内,天气是真热啊!

    大道上,出现一个身材颀长腰间佩剑的男子,离得远,看不清面貌。

    朱家静静站在路边,在思量接下来的去向。这楚地的气候到底还是不适合自己,在长安做的事情露了一些痕迹,被韩信盯上了,自己才会托庇于赵仲始的车队离开长安脱身。只是,接下来往哪里去呢?回到鲁地吗?虽然那里的故人多,但是既然在长安被人盯上,就难保淮阴侯不会派人追到鲁地来。毕竟韩信还曾经做过齐王!

    楚地也不见得安全,韩信他还做过楚王!

    颀长男子渐渐走近了。在旷野路边遇到佩剑的人,朱家不得不提起几分精神。

    那男子走到自己几步远,仔细打量朱家,拱手行礼问:“可是鲁地的朱家先生?在下是田仲!”

    朱家放下心来。

    田仲,自己素有耳闻,乃是楚地一位游侠,据说很热爱剑术,也喜欢管闲事,好名声……

    我辈中人啊!

    自从陈胜起兵,天下皆反,有野心的人就扯旗造反割据一方,没有那么大野心和胆量如自己的这般人,就在本乡本土做起了游侠。

    大秦倒下,一个游侠时代就开始了。

    朱家拱手行了行礼。

    南北两地游侠在道中相逢这点小事,完全不会影响到大人物。

    名满天下的游侠,对蒙恬来说什么都不算,扶苏的电文蒙恬也收到过,看了一眼就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