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于开封府中刚处理完几桩杂务,正与公孙策商议着近日城中的治安情况,忽有衙役来报,称有一对夫妻在府外击鼓鸣冤。包拯眉头微皱,说道:“传他们进来。”
不多时,一对年轻夫妻走进大堂,双双跪地。男子一脸怒容,女子则嘤嘤哭泣。
包拯和声问道:“你们二人有何事要告?但说无妨。”
男子拱手道:“大人,草民名叫陈生,这是草民的妻子刘氏。我们夫妻二人经营一家小绸缎铺,今日上午,我妻子去店铺后面的仓库整理货物,出来后发现佩戴在身上的祖传玉坠不见了。这玉坠乃是我陈家世代相传之物,价值不菲,还望大人能帮我们找回。”
包拯看向刘氏,问道:“刘娘子,你仔细想想,在仓库时可有察觉到什么异常?比如是否有人进出,或者听到什么声响?”
刘氏擦了擦眼泪,说道:“大人,当时仓库里只有我一人,并无他人进出。我记得玉坠一直好好地挂在腰间,不知何时就不见了。”
艾虎在一旁说道:“大人,这就奇怪了,仓库里没有其他人,玉坠怎么会凭空消失呢?难道是这玉坠自己长了翅膀飞了不成?依我看,咱们得先从绸缎铺里的伙计查起,说不定有人趁刘娘子不注意,偷走了玉坠。”
包拯点头表示赞同,对陈生说道:“陈生,你店铺里共有几个伙计?平日里他们品行如何?”
陈生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店铺里有三个伙计,分别是王三、李四和赵五。王三跟随我多年,为人老实忠厚;李四是半年前招来的,做事也算勤快;赵五则是上个月才来,平时看着倒也本分。”
包拯吩咐艾虎:“你去将这三个伙计带到府中,本府要一一询问。”
艾虎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将三个伙计带到了大堂。
包拯先问王三:“王三,今日刘娘子在仓库丢失了祖传玉坠,你可知道此事?”
王三赶忙跪地,诚惶诚恐地说道:“大人,小人今日一直在店铺前面招呼客人,根本不知道仓库里发生了什么事,更没有偷拿玉坠啊。”
包拯见王三神色诚恳,不似作伪,又问李四同样的问题。
李四也急忙分辨:“大人,小人今日忙着整理货架上的绸缎,一步都没离开过店铺,实在与玉坠失窃无关。”
轮到赵五时,赵五显得有些紧张,说话也结结巴巴:“大……大人,小人……小人真的没偷玉坠。小人今日在后面帮忙搬货,没进过仓库。”
艾虎敏锐地察觉到赵五的异样,大声说道:“你为何如此慌张?莫不是心中有鬼!”
赵五吓得脸色惨白,连忙摆手:“小人……小人只是害怕大人威严,真的没有偷东西啊。”
包拯沉思片刻,觉得赵五虽然可疑,但仅凭他紧张的神情还不能断定他就是盗贼。
包拯又问陈生:“陈生,你店铺周围近日可有什么可疑之人出没?”
陈生想了想,说道:“大人,倒是有个泼皮无赖,名叫张二,平日里游手好闲,经常在店铺附近晃悠,时不时还进店讨些便宜。”
包拯听闻后,觉得这张二也有嫌疑,便命展昭去将张二带来。
展昭领命后,很快就将张二带到了大堂。张二嬉皮笑脸地说道:“包大人,您找小人所为何事啊?小人最近可没犯什么事儿。”
包拯严肃地说道:“张二,陈生家的绸缎铺丢失了祖传玉坠,有人看见你经常在店铺附近游荡,你可知情?”
张二一听,连忙喊冤:“大人,冤枉啊!小人虽然爱占些小便宜,但绝不敢做偷盗之事。今日小人一直在城东与人赌钱,不信您可以去问。”
包拯派人去城东打听,果然证实张二所言非虚。此时,案件陷入了僵局,似乎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包拯陷入了沉思,他仔细回顾着整个案件的细节,突然想到刘氏说在仓库时并无异常,那么玉坠有没有可能是在进入仓库之前就已经丢失了呢?
包拯再次询问刘氏:“刘娘子,你确定进入仓库之前玉坠还在身上吗?你从何处而来,途中可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
刘氏努力回忆着,突然说道:“大人,民妇想起来了。今日一早,民妇去隔壁的布庄与老板娘闲聊了一会儿,之后便直接去了仓库。在布庄时,一切都还正常。”
包拯觉得布庄老板娘可能知晓一些线索,便让艾虎去将布庄老板娘带来。
布庄老板娘来到大堂后,包拯问道:“你今日与刘娘子闲聊时,可有注意到她腰间的玉坠?后来刘娘子离开布庄后,你店里可有其他人来过?”
布庄老板娘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民妇记得刘娘子来的时候玉坠还在。她走后不久,有个年轻的小媳妇来过店里,买了几尺布就走了。不过,民妇并未发现那小媳妇有什么异常举动。”
包拯又问:“你可还记得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