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包拯正在府中审阅公文,忽闻堂外一阵喧闹。
不多时,展昭匆匆走进来禀报道:“大人,门外有一位自称李福的富商,神情极为焦急,称有要事求见大人。”包拯微微皱眉,放下手中公文:“带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华丽锦袍,满面愁容的中年男子被带了进来。
此人正是李福,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包大人,您可要为草民做主啊!草民家中祖传的一幅古画,昨夜竟被盗贼偷走了!”
包拯神色一凛:“哦?是何古画,竟让你如此惊慌?”
李福擦了擦眼泪,说道:“此画乃是唐代吴道子所绘的《仙人图》,价值连城,不仅是草民家中的传家之宝,更是稀世珍宝。草民听闻大人断案如神,还望大人能帮草民找回古画。”
包拯沉思片刻,问道:“你且细细说来,昨夜家中可曾有何异常声响?发现古画被盗时,现场又是怎样一番情形?”
李福回忆道:“昨夜草民入睡时,并未听到任何异常声响。今日清晨,草民如往常一样去书房欣赏古画,却发现书房的窗户大开,挂在墙上的古画已不翼而飞。书房内并无打斗痕迹,只是桌上的一个花瓶歪倒在地。”
艾虎在一旁插嘴道:“这贼还挺小心,没弄出太大动静惊醒旁人。看来是个老手,对李府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不然怎么能轻易找到藏画的书房。”
包拯点头表示认同,又问李福:“你家中可有与外人结怨?或是近日有可疑之人在府中附近徘徊?”
李福思索良久,摇头道:“草民向来与人友善,并未与人结怨。至于可疑之人,草民倒是未曾留意。”
包拯转头对展昭说:“展护卫,你即刻前往李府,仔细勘查现场,看看能否找到盗贼留下的蛛丝马迹。艾虎,你去城中的书画市场打探一番,若有人出手如此珍贵的古画,必定会引起轰动。”二人领命而去。
展昭来到李府书房,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他发现窗户上有一处细微的划痕,像是用利器撬开窗户时留下的。
窗台下的地面上,有一小片黑色的布料,展昭小心拾起,放入怀中。
书房内的书架摆放整齐,只有放花瓶的桌子有些凌乱,花瓶倒在一旁,瓶身并无破损。展昭推测,盗贼可能是在匆忙离开时碰倒了花瓶。
与此同时,艾虎在书画市场四处打听。他穿梭于各个店铺之间,与掌柜、伙计们闲聊,却一无所获。
艾虎并未气馁,他来到一家常与富商交易的高档书画店,找到掌柜问道:“掌柜的,近日可有人来你这售卖珍贵古画?尤其是唐代吴道子的画作。”
掌柜摇头道:“并未听闻,像吴道子这般大家的画作,若有人售卖,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等怎会不知。”
艾虎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旁边两个书生模样的人低声交谈。
其中一个说道:“听说了吗?城北的刘公子近日得了一幅绝世好画,据说乃是唐代吴道子的真迹。”
另一个书生惊讶道:“当真?这等稀世珍宝,他从何处得来?”
艾虎心中一动,立刻走上前去,表明身份后问道:“二位仁兄,不知这刘公子是何许人也?住在哪里?”
两个书生见是官府之人,不敢隐瞒,将刘公子的住处告知了艾虎。
艾虎马不停蹄地赶到城北刘公子的府邸,表明来意后,刘公子却一脸茫然:“艾壮士,我并未得到什么吴道子的古画,定是有人误传。”
艾虎见刘公子不似作伪,心中疑惑更甚。但他并未放弃,在刘公子的允许下,四处查看了一番,确实未发现古画的踪迹。
艾虎回到开封府,将情况告知包拯。此时展昭也已归来,他将在李府找到的黑色布料呈上:“大人,这是在书房窗台下发现的,或许能从此入手找到盗贼。”
包拯接过布料,仔细端详,发现这布料质地寻常,但边缘绣有独特的花纹,不像是普通百姓所穿衣物的布料。
包拯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这盗贼心思缜密,故意放出刘公子得到古画的消息,混淆视听。我们不妨从这布料的花纹入手,调查城中哪些人会穿着带有这种花纹的衣物。”
于是,包拯命张龙、赵虎拿着布料在城中四处打听。经过一番查访,终于得知这布料乃是城中一家名为“瑞祥布庄”所售。
二人来到布庄,掌柜回忆道:“这种布料是半月前一个名叫王二的人买走的,此人身材矮小,脸上有一道疤,看着颇为凶狠。”
包拯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缉拿王二。然而,当衙役们赶到王二的住处时,却发现他早已人去楼空。
艾虎气愤地说:“这王二定是察觉到了危险,提前逃走了。”
包拯面色凝重:“他如此警惕,背后或许还有主谋。我们不能松懈,继续追查王二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