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996章 对明朝事务的处置

第996章 对明朝事务的处置(1/2)

    秦思源看了看巍峨的皇城,淡淡的道,“这南京城的皇城和北京城的皇城那个是正统?”

    傅淑训忙纠正道:"大王恕罪,臣方才失言了——南京皇城规制虽仿北京,却自有其根脉”。

    “您看这洪武门内第一道殿宇,便是承运殿,对应北京的奉天殿,却是咱南京皇城的正殿"。

    他伸手拂过廊柱上缠枝莲纹的石雕,指尖触到一道新裂的缝隙:"当年明朝太祖爷在此受百官朝贺,殿内'绳愆纠谬'匾额是亲笔所题,可惜崇祯年间遭白蚁蛀蚀,去年刚换了块新的,没想到......"。

    话音被一阵风截断,承运殿的铜环门突然吱呀作响,像是有看不见的手在里面推拉。

    秦思源抬眼望去,殿顶的琉璃瓦是地道的江南窑口烧制,孔雀蓝中透着青灰,与北京皇城的明黄截然不同。

    "这瓦当倒特别",他指了指檐角,那些刻着缠枝纹的瓦当边缘,竟有细密的刀痕。

    傅淑训忙解释:"是万历年间东宫失火,工匠们连夜赶工修补时,刀没拿稳留下的,当时还斩了三个监工呢"。

    绕过承运殿,傅淑训指向西侧一片矮屋:"那是文华殿,是明初太子读书的地方,窗纸都是用的溧水桑皮纸,能透过三分日光”。

    “洪武年间前明太祖在这里仗杀了很多人,地砖缝里的血渍,雨水冲了二十年都没褪干净"。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东侧传来,秦二带着两个卫兵押着个灰衣人跑过,那人嘴里嘶吼:"成祖爷在孝陵看着呢!你们拆了东角楼的龙纹砖,是要遭天谴的!"。

    傅淑训脸色骤变,秦思源却盯着东侧那片断壁:"那便是东角楼?"。

    "是......"傅淑训声音发紧,"前明南京皇城的角楼比北京的矮三尺,却更精巧,飞檐翘角能藏下八名弓箭手”。

    “上个月清理时,从瓦当里搜出二十多封建文旧臣的血书,都......都烧了"。

    说话间已到内宫入口,傅淑训指着那道朱漆宫门:"这是坤宁门,里面便是坤宁宫,太祖马皇后在此住了三十八年,门槛被她亲手种的那株湘妃竹根顶得变了形”。

    “后来建文帝的皇后在此上吊,那竹根竟从地砖里钻出来半尺,像是....像是”。

    秦思源俯身看那门槛下的竹根,青黑色的根须在石缝里扭曲盘结,竟真如人手般狰狞。

    他忽然笑出声:"傅卿你看,这皇城的一砖一瓦,都比人记得清楚,你的意思本王也清楚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秦思源果断地下达了命令:“立刻将这座皇城内与大明相关的物品,尤其是祖宗牌位等,全部送往北京城!”。

    接着,秦思源补充道:“还有一件事,你以后不要再将大明称为‘前明’了,虽然我们大夏已经占领了南京,但大明尚未完全覆灭,这样的称呼并不恰当”。

    傅淑训闻言,心中一紧,连忙躬身请罪:“是是,是臣失言了,请大王恕罪!”。

    秦思源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过于自责,然后继续说道:“此外,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也要派人严加保护起来”。

    “无论如何,朱元璋都是正统王朝的君主,而且还是开国君主,绝不能让人去打扰他的安息之地”。

    傅淑训再次躬身行礼,表示一定会遵命行事,同时心里也非常高兴,毕竟,他曾经也是大明的臣子,而且大明对他也算是不薄。

    最后,秦思源又吩咐道:“至于对大明皇族的处置,就参照蜀王的先例吧。没收他们的财产,将人全部送往北京”。

    一旁的文书迅速记录下秦思源的每一句话,这些话语从夏王口中说出,便如同圣旨一般,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性。

    当然,这是在战时,如果在夏国境内就不是这样的了,夏王也必须在律法的框架里下达命令。

    夏国和大明不一样,像崇祯那样凭喜好杀人是不可以的,哪怕是夏国的最高统治者也不行,这就是夏律的可怕之处。

    秦思源慢慢地环视了一圈,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片豪奢,他不禁道:“还有一点,这个皇城实在是太大了,本王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地方”。

    话音刚落,他身后的一个人立刻站了出来,毕恭毕敬地说道:“臣遵命。”

    这个人便是王府的一名主管,他明白秦思源的意思,于是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夏王府的规模确实非常庞大,这并非仅仅指其占地面积,更体现在其人员众多这一点上。

    就拿成都府的夏王府来说吧,光是在王府内办公的人员就多达三百余人,其中甚至还包括周立民的办公地点。

    而这三百多人所掌控的,正是夏王府名下那庞大的产业。

    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王府名下各处产业的人员总数已经高达五万多人。

    这些产业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科学院、军工厂、四海商行、王家学院等等,可以说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