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夏国大规模招募青壮年入伍,全国上下都处于一片忙碌之中。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并没有百姓对这种情况产生怨言。
相反,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入伍士兵的田地全部耕种出来,作为村子的储备粮。
夏国对于入伍士兵的土地政策也有明确规定:无论是以前的团练还是现在的士兵,一旦入伍,他们的土地将自动归还给夏国。
只有当他们退役后,才会重新获得土地分配,这样的政策既保证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又保障了士兵们的权益。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土地撂荒,各个村子的村长会组织村民耕种那些闲置的土地。
收获的粮食将作为民兵队训练和驻村教书先生的口粮,确保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而剩余的粮食,则会平均分配给各家各户,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劳动的成果。
在这方面,夏国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最终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
这套规矩既考虑到了国家的利益,也兼顾了百姓的需求,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同时也保障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村长贪污的现象。
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是,夏国对于这种行为绝不姑息迁就。
一旦发现村长贪污,必将严惩不贷,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判处了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贪污腐败的滋生,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廉洁。
当然,能够将这些贪腐官员一举揪出,还得归功于夏国的一条律法。
根据这条律法规定,若有人告发贪腐官员,那么告发者便可获得该贪腐者十分之一的赃款作为奖励。
这条律法无疑是一把高悬于所有官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那些胆敢伸手的贪官们终日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因为他们稍有不慎,便可能会被人告发,从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此外,夏国还有一个专门负责监察官员的机构——监察院。
一旦监察院查出某个官员存在贪腐行为,那么同样也能获得该官员十分之一的赃款作为奖励。
如此一来,监察院的工作人员自然会充满干劲,不遗余力地去追查那些贪腐官员。
需要指出的是,夏国的体制与后世有很大的不同。
后世的监察往往是自己监察自己,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政治需要,而被处理的官员也大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然而,夏国的监察机构却是由夏王和行政院共同管理的,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机构。
这个机构的人员升迁并不需要经过官府的批准,这也保证了其相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夏王府,如今的它已被全面戒严,府内气氛异常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结了一般。
王府的会议室里,几十人正襟危坐,这些人皆是夏国的高官显贵。
他们面色凝重,或交头接耳低声议论,或眉头紧锁若有所思,整个会议室弥漫着一种严肃的氛围。
雷虎站在会议室的上方,他手持一根指挥棍,正对着一幅巨大的地图指指点点。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会议室里回荡:“大王,各位同僚,经过反复推演,进攻江南的计划已经完成。”
他顿了一下,环顾四周,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便继续说道:“我们一致认为,最优的方案是从重庆府出兵一万甲种军,并带领五万丙种军向湖广进发”。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一举拿下长江以南的广袤土地”。
此时的湖广布政使司,其管辖范围相当广泛。它大致涵盖了后世湖南、湖北两省的全境,以及河南南部、广西北部和贵州东部的一小部分地区。
这一区域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既有长江中游的广袤平原,又有起伏的丘陵和险峻的山地。
这里不仅是当时明朝的重要行政区之一,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雷虎的话语掷地有声,他接着说道:“我们的计划是直捣黄龙,直接占领长江以南的土地”。
“然后,我们将充分利用长江这一天堑,将明国一分为二,实现划江而治的战略目标”。
此话一出大家都纷纷议论起来,不过大家并没有反对的声音,这倒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不能说。
夏国的规矩异常严格,文与武之间界限分明,犹如楚河汉界一般。
只有达到特定级别的文官,才有资格参与重大战略的制定。
就像今天这样的场合,实际上已经是在既定方案的基础上,前来通知众人而已,所以根本不存在任何反对的余地。
就在这时,秦思源突然站起身来,快步上前,伸手接过指挥棍,面色凝重地说道:“行政院需要派遣三千名吏员随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