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944章 大夏三年终

第944章 大夏三年终(1/2)

    松江府的收取过程异常顺利,令人惊讶不已。

    不仅府城轻而易举地被攻克,而且各县的收取也如行云流水般顺利,没有遇到丝毫阻碍。

    就连松江府中唯一稍具战斗力的金山卫,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举手投降。

    这并非是因为金山卫的将士们缺乏血性,而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与对手之间实力的巨大差距。

    如果强行反抗,不仅毫无胜算,甚至有可能面临被残忍坑杀的命运。

    因此,从上至指挥使,下至普通士兵,每个人都保持着绝对的沉默,不敢有丝毫异动。

    当然,肯定也有不愿意臣服的,雷虎也由得这些人拖家带口离开,不过人可以走,银子必须得留下,走的这些人基本上被没收了九成以上的身家。

    雷虎在成功解决金山卫后,丝毫不敢耽搁,立刻马不停蹄地率领军队向整个松江府进军。

    这一路可谓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仅仅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便顺利地占领了整个松江府。

    由于这次行动的迅速和顺利,雷虎特意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文书,呈递给夏王。

    文书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江南地区的士卒实在不堪一击,战斗力极其薄弱,建议夏国能够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迅速出兵江南,以扩大战果。

    当秦思源收到松江府的战报时,时间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此时,正值大夏三年的年终岁尾,又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年底盘账时期,整个夏国都沉浸在紧张而繁忙的氛围之中。

    王府内,气氛凝重,苏明哲和周立民这两位关键人物正恭敬地向秦思源汇报着今年的收支情况。

    苏明哲面色凝重地说道:“大王,今年政务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能勉强保证收支平衡”。

    “主要原因是招募二十万军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秦思源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招募如此庞大的军队并非易事,不仅要解决士兵的衣食住行问题,还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肉食也是一笔巨大开销。

    而且军备还需要政务院向军工厂购买,无疑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回想起以前招募团练出征时,政务院只需负责提供钱粮等物资,并不包含军备。

    然而,这次秦思源决定不再免费提供军备,这意味着政务院需要自行承担这笔费用。

    当然,秦思源也并非不近人情,他给出的价格是成本价,而且仅限于乙、丙两个军种。

    至于甲种军团,也就是以前的正规军,并不包含在其中。

    苏明哲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秦思源没有对政务院的开销巨大有意见让他放心不少。

    接着,苏明哲又小心翼翼地询问道:“不知大王计划明年何时出兵江南?”。

    秦思源沉思片刻,回答道:“最早会在春耕之后,最晚则在秋收之前出兵,在此期间,政务院和军部需要密切协调沟通,确保各项准备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大王”,苏明哲拱手道,“雷将军上呈的文书臣也看了,臣觉得非常有道理,可以尽快出兵出其不意的占领江南”。

    秦思源看了他一眼,“你知道本王为什么决定春耕之后秋收之前出兵吗?”。

    “还请大王示下”。

    “因为不能因为战争耽误农时,如果我们现在出兵,一是准备不充足,二是担心进展不顺”。

    “你要知道,江南地区可是精华之地啊!那里预估有足足两千万人口呢!万一在这过程中出现什么波折,那可不得了,是会饿死人的!”秦思源面色凝重地缓缓说道。

    苏明哲一听,心中一紧,连忙起身,惶恐地请罪道:“是臣考虑不周,还望大人恕罪!”。

    秦思源见状,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接着说道:“你要明白,我们之所以起事,固然有我们自身想要建功立业的因素在里面”。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明面上所宣传的,可是要推翻那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因为战事而导致原本还能勉强生存下去的江南百姓大面积饿死,那么我们造反的意义又何在呢?我们岂不是成了比大明更坏的人了吗?”。

    秦思源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步,边走边说:“大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末年,其制度崩坏,民不聊生,百姓们甚至连一寸土地都没有”。

    “我们建立夏国,就是为了重建一个合理的制度,让百姓们至少能够有口饭吃,有衣穿,不至于饿死冻死啊!”。

    最后,他停下脚步,看着苏明哲,语重心长地说:“否则,我们这个国家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他心里的想法,他毕竟来自于后世一个无比发达的社会,又是顶尖的那一小撮人中的一员。

    他深知在这个时代进行变革并非易事,不能简单地照搬后世的经验。

    但可以逐步地、稳健地推进变革,直至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