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927章 王府议事下

第927章 王府议事下(1/2)

    众人听闻秦思源同意了计划,皆欣喜若狂,这意味着夏国正式踏入夺取天下的征程,而众人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然来临。

    秦思源略加思索后说道:“既然我们要正式进军江南,那么‘团练’这个名称显然已不再适用,它实在缺乏威武霸气之感”。

    苏明哲闻言,赶忙附和道:“大王所言极是,只是不知大王欲将其改为何名呢?此外,若要正式成军,是否给他们发放全额军饷,这可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夏国目前的团练实际上只发放半饷,即每月一枚银元,而民兵则完全没有军饷,仅在逢年过节时会得到一些酒肉作为赏赐。

    秦思源大手一挥,朗声道:“制度无需改变,只需招募十六至二十岁的未婚青年入伍即可,待他们入伍后,直接在当地进行安置。”

    他稍作停顿,接着又道:“而且南方地域辽阔,单是地方守备军恐怕就需要十万人之众,待这些新兵转为守备军后,再行增加军饷也不迟”。

    众人面面相觑,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只有真正当家作主后,才会深切体会到柴米油盐的昂贵。

    如今,团练的军饷和装备都转由官府承担,如果按照正规军的标准发放,每个月就需要四十多万银元!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一年下来,就是五百多万银元,这无疑是一笔巨额开支。

    也正因如此,那二十万前往云贵的团练,大部分都不得不被安置下来,实在是因为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啊。

    这时,秦思源开口说道:“本王有个想法,想将所有军队统一称为夏军,但在夏军内部再细分为甲乙丙三种”。

    “目前的正规军,将被定义为甲种军,由本王亲自统领,其所有的军饷和装备都由王室负责”。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负责守卫边疆的军队,将被划分为乙种军,团练以及地方守备军,则归为丙种军”。

    “这两种军队的军饷和装备,将由行政院负责提供,军部统一指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呢?”。

    众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秦思源的讲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们发现这个改变其实主要集中在军队的名称和边疆军队的归属上,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动。

    “不知大王的这个边军是想怎么安排”,苏明哲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边军是非常艰苦的,本王认为他们的待遇可以和加上一些,其余军队的军饷合适就行”,秦思源解释了一句。

    苏明哲、张伦和熊宁元三人压低声音,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以前正规军和团练都牢牢地掌握在秦思源的手中,他们费尽心机,想尽各种办法,才终于将团练从秦思源的掌控中抠了出来。

    然而,当他们真正得到团练后,却惊讶地发现,这团练和守备军的军饷、武器装备以及日常的吃喝拉撒等开销,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财政收入。

    尽管如此,他们并不后悔这样做,因为这一切都只是正常的权力之争,而且如果行政院对军权完全没有一点制约,那么整个政治体系就会失去平衡,无法正常运转。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苏明哲三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抬起头,看向秦思源,齐声说道:“大王,我等同意您的意见”。

    秦思源微微颔首,表示他早已料到这个结果。

    他心里很清楚,将边军划分出来,实际上就相当于他又把一部分军权交还给了军部,这无疑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

    至于增加的支出,那都是正常所需,而且完全不必担心。

    毕竟只要成功拿下南方,官府的税收必然会大幅增长,届时养个三五十万军队简直轻而易举。

    不仅如此,秦思源自己也有意甩掉一些包袱,王室日后只需保留大约十万左右的陆军,坐镇首都及重要地区即可,其余的精力则会全部转移到海军建设上。

    这意味着,一旦夺取天下,秦思源不仅打算交出内陆水军,更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海军的发展之中。

    这可是一盘大棋,关系到王室的千年布局,意义非凡。

    就在这时,苏明哲插话道:“大王,还有一事禀报。关于招募人口前往云贵地区的事宜,目前进展颇为顺利”。

    “我们近期已成功招募了将近二十万难民,而且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人前来。如此一来,人口方面的问题暂时算是得到了解决”。

    秦思源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追问道:“这些难民都是从陕西逃过来的吗?”。

    苏明哲赶忙回答:“正是如此,孙传庭在河南等地大肆剿灭义军,使得这些人走投无路,只好逃往陕西”。

    “结果,大量不愿意从贼的难民如潮水般涌入了汉中府,这还多亏了正规军出境威慑才会这么顺利”。

    “继续招募难民吧”,秦思源叹息一声,“如果我们切断了南方和北方的联系,以后的难民还会更多”。

    众人都点点头,在座的都是聪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