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925章 王府议事上

第925章 王府议事上(1/2)

    秦思源在战事胜利两天后就收到了胜利的消息,这让他感到十分欣喜。

    然而,详细的战报却在十天后才姗姗来迟。

    这并不是因为统计战斗结果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而是因为夏国训练了一种特殊的鹞鹰,它们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但只能携带简单的文书。

    而详细的战报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无法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只能依靠其他手段。

    夏王府内,秦思源端坐在会议室的上首位置,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厚厚的战报。

    会议室的两边坐着六个人,他们分别是苏明哲、周立民、张伦、熊宁元、吴胜利和季风云。

    众人都静静的等待着夏王翻看战报,整个会议室里一片静谧,只有哗哗的翻页声不时响起。

    秦思源仔细阅读完战报后,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尽管这次江南水战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却是一场惨胜,整个水军在这场战斗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元气大伤。

    根据战报的记载,此次水战中,水军的正规军牺牲了两千六百余人,而伤残需要退役的人数更是高达三千余人。

    还有杂役兵的损失,一万杂役兵阵亡、伤残了一半,战船也损失过半,大炮损失三分之二。

    这样的伤亡和损失数字,对于水军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真正可谓是伤筋动骨。

    “你们都看过江南战报了吧?”,秦思源问了一句。

    “回大王,我等刚才已经翻阅过了”,苏明哲拱手道。

    秦思源点点头,“这次水战虽然胜利了,但却是个惨胜,郑家水军还真是一个强敌!”。

    “大王所言极是!”吴胜利站起,一脸凝重地说道,“我大夏军队自成立以来,历经无数战斗,未尝有过如此惨重的损失啊!”。

    秦思源见状,抬手示意他坐下,缓声道:“这些年来,我大夏军队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这里面固然是我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然而,郑家水军同样是精锐之师,他们不仅拥有火器,而且战船数量和质量都更胜一筹”。

    “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我们能够赢得这场战役,已经实属不易了”。

    张伦也附和道:“大王所言甚是,郑家水军实乃东海霸主,其势力之强,连大明朝廷都只能采取怀柔之策,不敢轻易与之正面交锋”。

    秦思源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然后继续说道:“此次郑芝龙率领四万精锐之师气势汹汹而来,最终却只能铩羽而归,所剩不过数千人”。

    “如此一来,他郑家可谓是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再组织起如此规模的舰队进入长江了”。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充满自信地说:“所以说,长江已然落入我们手中,这便是此次战役最大的胜利!”。

    众人也都喜形于色,夺取了长江水道的控制权就可以说一句江南在望了,由不得大家不高兴。

    秦思源又道,“周先生,水军的抚恤工作要做好,不要让将士们有后顾之忧”。

    “臣遵命,一定把抚恤工作做好”,周立民站起来拱手道,“不过水军这次伤残者众,不知这些人该怎么安置?”。

    夏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伤残的士兵,会优先派遣他们前往乡村担任民兵队长一职。

    这样一来,这些士兵不仅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钱粮收入,同时也能够将乡村的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规定仅适用于陆军,在水军方面,并没有类似的政策。

    以往,伤残的水军士兵通常会被安排在水军的附属单位中休养,并从事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

    可是,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由于大战的原因,伤残的士兵、杂役兵的数量异常庞大,竟然多达六千余人!

    如此众多的伤残者,要想妥善安置他们并非易事,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职位来容纳这么多人。

    面对这一难题,秦思源沉思片刻后说道:“先让他们接受治疗吧,至于安置的事宜,本王自会有妥善的安排”。

    “遵命,陛下”。

    就在这时,苏明哲突然站起身来,说道:“陛下,臣等刚才经过一番商议,一致认为既然我们已经成功地控制住了长江水道,那么现在就可以提前对南方采取行动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紧接着,其余两人也纷纷站起身来,表示赞同苏明哲的提议。

    至于季风云和吴胜利两人却并未表态,他们还没有资格在这种大事上发表意见,除非秦思源询问。

    秦思源眉头微皱,似乎对这个提议有些疑虑,他缓缓说道:“你们觉得现在攻打南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吗?毕竟整个南方的地域辽阔,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人手去掌控如此广阔的地盘呢?”。

    苏明哲见状,赶忙进一步解释道:“大王,经过我等仔细商议,认为可以先将江南地区的精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