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领命欲退,罗凡又道:"等等。"他看向那些瑟瑟发抖的魏国将官,"汝等之中,有谁认识这两个县令?"
一名白发老吏颤巍巍出列道:"回五皇子,王志是前魏司徒王朗的远亲,李穆......是李典的族侄。"
"很好。"罗凡点点头,"把他们的宗族关系理清,只要沾亲带故且参与守城的,一概按通敌论处。"他走到那老吏面前,声音放缓却更显压迫,"汝乃是魏国官员,该知道怎么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家族吧?"
老吏扑通跪倒:"下官明白!下官这就带人去核查名册,绝不敢有半点隐瞒!"
待斥候与老吏退下,罗凡对赵统道:"汝觉得吾狠?"
赵统低头:"末将不敢,只是......"
"只是觉得可以招降?"罗凡打断他,"兖州是中原腹地,若不立威,日后每个郡县都学他们据城抵抗,吾大新要牺牲多少将士?"他指着廊外的宫墙,"魏国就是因为政令松弛,郡县各自为政,才会败得这么快。吾大新绝不能重蹈覆辙。"
赵统默然,他知道罗凡说得有理,只是那满门抄斩的命令,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传吾的令,"罗凡的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条理清晰,"第一,即刻在兖州各郡县设立新府,原曹魏官员凡愿归降者,需重新考核录用,但县尉以上职位,必须由吾大新派去的人担任。"
"第二,核对人口、土地、牛马数量,造册登记。凡隐瞒不报者,土地充公,罚为苦役。"
"第三,废除曹魏的屯田制,将土地按人头分给百姓,按照大新的政令分发土地。百姓每年只需缴纳十五分之一的赋税,其余归自己所有。"
赵统眼睛一亮:"五皇子,这......这会不会让国库收入大减?"
"短时间会,但长久来看,"罗凡微微一笑,"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才会真心归附,才会努力耕种,日后的赋税只会比现在多。而且,"他话锋一转,"曹魏的苛捐杂税太多,什么'算缗'、'口赋',一概废除,只收田税和户税,让百姓喘口气。"
"第四,召集兖州境内的工匠,凡能冶铁、造车、造船者,由官府供养,负责打造农具和兵器。有特殊技艺者,可免除全家赋税。"
"第五,在各县城设立学堂,凡适龄孩童,不论男女,都可入学读书,学费由官府承担。"
赵统听得心潮澎湃,这些政令若能施行,兖州必定会迅速安定下来。他之前还觉得罗凡太过严苛,此刻才明白,严苛的刑罚是为了立威,而这些利民的政令,才是收拢民心的根本。
"还有,"罗凡补充道,"派人张贴告示,凡寿张、巨野两城的百姓,若能献城投降,或斩杀王志、李穆来降者,不仅免罪,还可获得百亩土地和十两银子的奖赏。"
“五皇子”英明!"赵统抱拳行礼,此刻他对罗凡的敬畏中,多了几分由衷的钦佩。
那些魏国将官也暗暗松了口气,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新朝会对旧臣赶尽杀绝,如今看来,罗凡虽手段严厉,却也赏罚分明,只要乖乖听话,未必没有出路。
罗凡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兖州的事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整个中原等着他去平定……
"明日一早,"他对赵统道,"入亲自去兖州各县巡视,务必让这些政令尽快推行下去。有敢阻挠者,不必请示,先斩后奏。"
"末将领命!"赵统的声音铿锵有力,此刻他已完全明白,罗凡的温文尔雅只是表象,内里藏着的,是足以定鼎天下的雷霆手段和深谋远虑。
…………
视线回到洛阳,在宏伟的御书房内,气氛略显凝重。大新帝国的天子罗彦正与贾诩、赵云围坐在一起,商讨着各处的战局。暗影送来的一份份情报,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的命运。
罗彦眉头微微皱起,目光扫过一份又一份情报。当他将最后一份情报轻轻放下后,忍不住感慨道:“唉,除了凡儿在兖州对魏国的战局有所成就之外,如今各处的战局都不太尽人意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眼神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担忧。
贾诩赶忙安慰道:“陛下,无需心急。东吴、荆汉和燕国的实力着实强大,各位皇子一时半会儿难以建功也是情理之中。但陛下尽可放心,以吾大新帝国的雄厚底蕴,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陛下,属于咱们大新帝国。”贾诩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试图缓解罗彦心中的焦虑。
赵云也在一旁出言安慰道:“陛下,贾大人所言极是。皇子们都在奋力作战,局势定会逐渐好转。”赵云目光坚定,给罗彦传递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