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离去。
可惜的是,他离开之际,有人却在暗中盯梢上他。
对方几人在那里使眼色交流,孰不知的是,旁边一个路人身上穿戴着许多闪亮的东西,其中,一块像铁片之物的存在,直接反照出相应的一幕。
能力过人的余大江只是简单一瞥,便瞧出了内里的端倪。
这即是他不想露面的根本原因,因为脸黑如炭是特征之一。
他本应该给自己戴个面具之类的存在,但后面一想,形迹可疑,其实也会暴露自己,所以,他就豁达了。
事实上,在他心里认为,偶尔留个踪迹啥的,也是好事,给太乾道一些念想,这样,对方便不会撕票。
始终吊着一口气,他就有无限的机会去动手救人。
诚然,他是异常认真考虑过,让燕青青接受残酷现实的可行性。
但,能为之努一把力,他还是不会放过的。
这即是现在的他,即无欲无求,又还是有欲有求。
一定要说,便是符合功法里所说的:不采自采,不收自收,保持功态,对境无心,不生一念,不加一意。
讲道理,正是因为这“死不腻歪”的心态,马鹂之前才会想着劝他出山。
而这种心性呢,对于常人而言,属实很难做到,也是他能神速修炼起易弥经的根本原因!
修仙,本就是参天之道,而所谓的天道,又岂会是单一的?
无法接受天的不同面,自然没法真正的契合天地之道!
这一点,余大江在马鹂去试着观想后,也跟其说过。
真要说起来,佛家中为什么会有“皈依佛门”,会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说辞呢。
归根究底,便是只有曾经的执着,到后面的放下,才能真正的参悟。
像马鹂,无法观想出佛陀,便是其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而没有深刻认知到,佛陀的化身,其实……
是世间奥义的所有汇聚!
它包含:谦卑、牺牲、英勇、诚实、精神、公正等等美德。
一定要说,观想中的佛陀,便是正义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