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笑道:“既然从嘉心中喜欢你,想要认你做他的老师,你也不必推脱,他是朕最喜欢的皇子,你做他的老师,也不算是做官。”
张寒城哪里收过徒弟?他根本不会教人,将从嘉扶起来之后,便有些不知所措了。
李璟道:“下一次再来宫中,就不要悄悄进来了,朕的皇宫之中,那些高手虽在你眼中不算什么,但,毕竟也还是要些颜面的。”
说着,李璟将手伸入怀中,摸了摸,取了一块玉质的令牌,抬手便抛向了张寒城。
张寒城接住令牌,放在手中看了一眼,这令牌乃是白玉制成,上面雕了两条白龙,十分精致。
李璟道:“此令乃是朕的随身令牌,平日里也用不到,便送给你了,你持此令牌,来到宫中,能畅通无阻。”
张寒城犹豫了一下,并未谢绝,而是道:“那就多谢陛下了,至于这收徒的事情……”
李璟道:“你我便也算是朋友了,我这皇儿身子孱弱,等你得空,来宫中教他些武艺,便算是帮他了,他已经拜师,便如泼出去的水,总不能反悔了。”
说到此处,他看向了从嘉,道:“你说对么,从嘉?”
“嗯!”从嘉认真点头。
张寒城能够看出,这位叫做从嘉的皇子,完全是按照李璟的说法才拜他为师,至于真的教他什么,那在李璟看来恐怕并不重要,在李璟眼中,这从嘉,只是用来拉近他与张寒城距离的一个引子。
朋友?师徒?
此话,真能信么?
张寒城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告辞了。”
李璟道:“好,既然你有事情,朕便不多留你了。”
……
张寒城并未使用令牌离开金陵皇宫,而是如来时一般,悄悄的潜行而出。
目前逐鹿中原各方,百骑司众人做过十分详尽的分析,如是耶律德光在中原长驱直入,最终成功,那中原自然便成了辽国之土。
而如果慕容龙城从中得利,横扫一切,那便是慕容龙城之国土。
除了这两人之外,最大的变数,百骑司思考分析了很久,找来找去最为适合的人,便是河东的刘知远。
刘知远此人阴险狡猾,而又占据了河东的大部分势力,就连晋国石重贵都不敢招惹他,他目前已经封王,在抗击辽国的过程中不尽心尽力,但,此人也如同慕容龙城一般,是条毒蛇。
是最有可能在各方争斗之间,正常夺取中原之权之人,而通过这样的结果,丐帮、百骑司,也暂时无奈要来对刘知远进行辅助,当然,这也只是为了未来牵制住慕容龙城以及耶律德光而做的准备,并非真正的效忠。
跟李璟、钱弘佐接触之后,张寒城一方面觉得刘知远的能力恐怕还在李璟之上,另一方面,又觉得做君主这件事情,刘知远恐怕不及李璟许多。
这天下间,真正的明君,明主根本像是未曾出现一般。
可惜,李璟的南唐腹背受敌,各方牵制,同时,南唐虽然富饶,但国力只能和吴越国相互比较,略胜一头,真正中原争夺,李璟根本插不上手。
否则,李璟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
张寒城离开金陵之后,李璟便马上命人通知群臣,连夜上朝,开始议论有关于与吴越国邦交之事。
对于这件事情,李璟十分上心,因为关乎于南唐国运,如果南唐断送在他的手上,那便愧对了父亲李昇。
而因为李璟的消息是从张寒城这里得来,南唐的密探从始至终,都未得到张寒城这样的确切消息,慕容龙城是否真的存在,李璟根本不能明说。
所以群臣都在议论着有关于和吴越国邦交一事的利弊。
对于主战的臣子来说,与吴越国邦交,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他们希望李璟能够在中原晋国与契丹交战的过程当中,趁乱反制吴越国,对吴越国入侵,并吞并吴越国国土。
理智的臣子,则觉得,不必与吴越国进行邦交,因为吴越国乃是小国,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吴越国懂得,必定会主动来找南唐进行邦交,而不是南唐主动去找吴越国,这样令南唐好似低了一头一般。
唯独支持李璟的臣子,不问缘由,只一味地支持邦交,并试图从中寻找理由来说服其他人邦交的好处。
比如两国之间可以更多的进行买卖,同时又可以联合起来克击闽国和殷国两个正在争斗中的小国,说不定,还能联手瓜分两国之土地。
李璟心中自然早就已经有数,只不过就想看这些朝臣争执而已,张寒城的话,李璟并不是百分百的相信的,让李璟相信慕容龙城存在的,主要是因为张寒城自身的存在,因为张寒城的武艺极高,如果真要杀他,恐怕已经动手了,而张寒城没有必要编造一大堆理由糊弄李璟,而且,纵使并未得到实际的证据证明慕容龙城这个潜在的大敌存在,李璟的南唐密探,也确实得到了吴越国内部奇怪动向的一些情报,就好像有一只无形之手,操控着吴越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