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 > 第574章 更新

第574章 更新(1/3)

    “阴阳道法”虽然起源于中土,但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已经自成体系,许多法门与中土巫法一脉相似,却也有其独到之处,其在“炼神一道”上的修为进境颇为激进,还有三门“神通”颇为不俗。

    第一种就是杨毅从伊舍里人那里见识过的“式神咒法”,这是一种法师与灵体、妖魔订下契约,拘束其为自身战斗的一门神通。

    这门神通虽然分为好几个步骤,但是拘束的灵体、妖魔实力与自身精神力是否足够强大才是关键。

    有趣的是,这门神通还涉及到了一种“召唤仪式”,往往通过咒诀与血液为凭依,在自身意识海内开辟虚位通道来完成“传送”。

    这门神通之中也包含了诸多法门,包括“血契”在内,可以损耗精血命数让“式神”提升战力,也可以牺牲“式神”来化解劫难。

    第二种就是杨毅学习到的“符咒法”,“阴阳道·法师”不知是不是在提升修为上过于激进的原因,忽略了自身与天地共鸣的修行,居然无法以自身的能力引动天地之灵施展咒法,必须借助“符咒”或其他媒介来完成。

    这就使得“符咒法”在“阴阳道”中发展迅速,也就是在星罗洲这样的海外之地,海洋资源丰富,又没有其他“巫师道”的旁支法门争抢资源,使得这门并不起眼的神通在“阴阳道”中大放异彩。

    杨毅也通过“万咒阎魔经”了解过“符咒法”,在“上古五祭术”之中,这种手段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旁门法术,算是节省施法时的吟唱时间,同时还能借助一些特殊材料制成的符咒减少施法消耗。

    但是在“阴阳道法”中便发展的极为全面,不但记录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符咒对应不同符文咒术时产生的影响,甚至还有叠加符文咒术的运用,并开发出了多种不同性质的符文咒术,这其中最为诡秘的,便是“阴阳逆冲爆元咒”。

    这种能够依靠外力凭空拔高修为境界,从而提升战力的法门,毫无疑问就属于“禁忌之术”,尤其是对肉身的强烈负担,若非是以“机关傀儡”的身躯为凭依,以普通的“巫师道·神通境”法师的孱弱身体,一生之中最多也只能使用一两次罢了。

    至于第三种神通,居然是“结界术”,这也是一种在“第七重境”之前根本无从着手,到了“第七重境”之后,陡然强横一批的神通,杨毅就从弥生道满那里学习到了“雷火结界”,其本质是一种“划定区域,防止邪灵侵入”的守护神通。

    杨毅所获得的“阴阳道法”是根本无从修炼的,倒是三门神通能够从残篇之中各自学习一些法门。

    随即,杨毅的注意力又放在了“神祝道法”上,这是一门体系完整的修行经典,共有十层,能够从“第一重·螟蛉境”一直修行到“第八重·天王境”,可自诞生之初也从来没有过晋升“不死神仙境”的例子。

    “神祝道法”倒是有修行精神念力、凝练神魂强度的法门,但是对比“阴阳道法”,其增加修为进境的速度较为平缓,对神魂的伤害几乎没有,并且也附带三门神通。

    第一种就是“祈念术”,通过此术配合一些祭品便能够跨越位面与另一处所在的“神明沟通”,从而借取“神力”。

    这与“烈阳帝国·巫月教”的“血祭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通过此术沟通的神明,都是偏向“光明”、“正义”、“生机”方面的。

    第二种同样也是“符咒法”,只不过“神祝道”的符咒法与“阴阳道”的不同,它更偏向于“恢复”、“调整”、“净化”等辅助性的作用。

    弥生松雀就是通过这两种神通来炼制的“祝安平福之箓”,效果确实相当好用,燕红霞若非借助此符咒之力,也无法在这短短时间内,就完成“龙象般若功”的四次重修。

    第三种神通却是让杨毅眼前一亮,这门神通叫做“祝器术”,初看之下只是一种利用法力临时为“器具”增加能力的法门。

    但修行到高深处,却可以凝练法器,这是杨毅从其他道法上未曾见到过的,至少“万咒阎魔经”上就没有涉及到过。

    “祝器术”是来源于“祝祭”一脉,算是上古祝祭术的一个变种,后来又掺杂了许多其他变化,成了“神祝道法”中独有的神通。

    其中有一段文字阐述,让杨毅格外关注,修行此神通大成,对于“武者道”凝练“神意法相”也有着强大的增幅之效。

    这便让杨毅有些欲罢不能,这门神通一共有五重变化,他凭借强大的精神力,只是花费盏茶功夫稍一学习,便贯通了第一重变化,随即继续修行,也不过一个多小时时间,就达到了第二重变化。

    但是想要贯通“祝器术·第三重”变化,就必须修行“神祝道法”达到第六层的境界,以杨毅此时的精神属性和法力强度,也只需要一两周的时间便能做到。

    就在杨毅尝试修行“神祝道法”的时候,忽然便感应到一条系统消息,十二个小时已经结束,商城系统升级完成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毅便暂时放下修行,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