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84章 耗死努尔哈赤,击退皇太极

第384章 耗死努尔哈赤,击退皇太极(1/2)

    “但努尔哈赤没有正面强攻,

    他的兵马绕过了宁远城,来到宁远城与山海关之间,切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不过这其实是多此一举,因为高第他压根儿就不会前来支援。

    面对困局,袁崇焕却并未有丝毫畏惧。

    他调派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分兵把守四门,并将城外的居民悉数迁入城内,实行坚壁清野。

    他还组织起民夫、居民、商人,让他们送水送饭,保障城内的生活所需。

    更以血作书,用来激励将士们的士气。

    甚至,袁崇焕还把远在山西的妻子儿女也都接入了城中,以此表明自己与宁远城共存亡的决心。

    在袁崇焕的带动下,

    宁远城内军民总动员,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满清军队。”

    观众们能够从解说和画面中感受到袁崇焕死守宁远城的决心,

    “边军死战,忠心可嘉!”

    “可如此牺牲,真的值得吗?为什么就不愿意暂时妥协呢?”

    “那高第是魏忠贤的人吧,他会救袁崇焕才怪了……”

    “明末其实人才还是很多的,但崇祯帝愣是能把它折腾死,也算是个怪才了。”

    “……”

    视频继续直播,

    “满清这时候的军队还是非常骁勇善战的。

    他们在与李自成的义军战斗时,只需要一句‘辫子兵来了’,就能让这群久经沙场的义军瞬间溃退,其威势可见一斑。

    而在攻打宁远城时,他们同样展现出了凶猛的攻势。

    满清军队用铁甲兵攻城,这些士兵身穿两层铁甲,无畏箭矢,竖起梯子,奋勇攀登。

    同时,他们还以铁皮车为掩护,挖掘城墙,

    城墙竟然被他们挖出了多个缺口。”

    “但你有过墙梯,我有张良计。

    袁崇焕令人在城上安装了十一门西洋进口的红夷大炮,

    这种大炮威力巨大,每一炮都给予清军沉重的打击。

    对于近处爬城的军士,他们从跺口上伸出许多长长的木柜子,柜子里藏着士兵。

    这些士兵居高临下,用石头和箭矢猛烈攻击敌人,再扔出浸有油脂和硫磺的被絮等物,燃烧敌人的战具。

    就这样,满清军队的猛烈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

    袁崇焕是文人出身,他在战场上经常是儒将装扮。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镇静,即便敌兵攻破了城墙,他也丝毫不慌,甚至还披上盔甲,与战士们一同运石补墙。

    在这场战役中,他负伤多处,却依然坚守不退。

    当敌人退却时,他又组织起敢死队,追下城墙,追杀敌人,并趁机捡回箭枝十余万支。”

    “二十一日,满清军队再次趁夜出击,却依然未能成功。

    最终,清军只得在围攻了几天后,撤围而去。

    敌人撤围后,袁崇焕展现出了作为儒者的风度和腹黑。

    他派使者送信给努尔哈赤,说:‘老将军纵横数十年,未尝一败,今日却败于小可之手,恐怕是天意如此啊!’

    努尔哈赤也客气地回信给袁崇焕,并赠以马匹,约期再战。

    但努尔哈赤在攻城时受了炮伤,只能躺在车中郁郁而回。

    他对诸贝勒叹息道:‘我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时四十三年,却独独攻克不了宁远这座孤城。’

    最终,努尔哈赤心中抑郁难解,背上又生了毒疮。

    伤病交加,

    数月后,死于瑷鸡堡。”

    “宁远大捷,努尔哈赤死亡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朝野上下喜出望外,一片欢腾。

    高第因未出城救援宁远而被免职,由兵部尚书王之臣取而代之。

    袁崇焕则因功升为四品右佥都御史。

    随后,袁崇焕主动出击,又陆陆续续的收复了高第所放弃的土地。

    努尔哈赤逝世后,其子皇太极继位,并建立了清朝。

    皇太极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改变了战略,暂时放弃攻打宁远,转而去揍朝鲜去了。

    就当时的明清双方而言,都需要一段休战时间,以便实施各自的计划。

    明方需要筑城、练兵。

    而清方则要进攻朝鲜,掠夺财富,巩固统治。

    在这样的局势下,袁崇焕提出了与皇太极和谈的建议,皇太极表示赞同。

    但皇帝和许多大臣却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满清历来只是附庸国,皇太极根本不够资格成为谈判的对手。

    在袁崇焕与皇太极商议和谈之际,皇太极趁机打败了朝鲜。

    而袁崇焕则加紧修筑锦州、中左、大小凌河等地的防御工事,并派出援朝军队。

    只因为朝鲜很快投降,明军也就退了回来,并未与清军发生冲突。

    皇太极进攻朝鲜的战争取得了大胜,财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