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73章 王安石的变法

第373章 王安石的变法(1/2)

    “王安石出身于一个下级官僚家庭,自幼便跟随父亲转游宦途。

    在他十九岁那年,父亲王益因病去世。

    王益一生为官清廉,他的俸禄是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因此在王益去世以后,王家不得不遣散仆人,依靠积蓄度日。

    这段时间,王安石深感人生无常,一度陷入悲痛之中,并对佛学产生了兴趣。”

    “以王安石的才华,博取功名是非常有希望的,但按照当时的规矩,他必须为父亲守孝三年后才能进京赶考。

    终于,在21岁时,他赴京参加考试,并成功考中进士。

    在担任鄞县县令期间,王安石开始认识到北宋土地兼并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农民生活的艰难,这些经历使他萌发了变法的念头。

    在担任地方官的20多年里,他始终严禁部下敲诈勒索百姓,努力整顿吏治,并限制豪强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和高利贷的盘剥。

    每当遇到灾荒之年,他都会下令开仓借粮给农民,待农民收获后再以低息还给官府。

    1058年,宋仁宗任命王安石为提点江东刑狱。

    回到京师后,王安石向宋仁宗上奏了一份万言书,全面分析了北宋的社会状况,并提出了选拔人才、革新政治的主张。

    1068年,宋神宗继位。

    当时北宋面临着西夏和辽国大举入侵,以及国内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内忧外患,局势严峻,甚至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北宋政府每年需要向西夏和辽国支付大量的岁币,致使国家财政陷入重重困境之中。

    宋神宗急于寻找有才能的人来辅佐他,最终,他选中了王安石。

    宋神宗召王安石进京商议国事,并在金銮殿亲自接见了他。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陛下,古有齐桓公得管仲而霸诸侯,秦孝公得商鞅而一统天下。今我朝欲转危为安,非行变法不可。臣愿详陈变法之策,望陛下审听。”

    接着,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变法措施,

    宋神宗听后龙心大悦,大为赞赏。

    不久后,宋神宗便把王安石提升为参知政事,

    进而又提拔他为宰相,

    全面负责实施变法。”

    “众所周知,

    商鞅变法,让弱秦一举成为诸国之中最强大的存在;

    张居正变法,强行为明朝续命数十年;

    那么王安石的变法,又为北宋带来了什么?

    若要老夫来讲,

    那王安石的悲剧,

    也就悲剧在他的变法法案上。

    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古人之法,

    可唯独就怕他太过天真!

    王安石变法的起因,主要是在于宋代政治经济体制的长期运行下,至宋神宗时期,冗官和冗兵问题已极度严重,进而引发了国家财政的紧张。

    可由于宋代的官制和军制涉及国家的根本,谁也没有信心和胆量,去对这个曾经终结了唐末五代动荡的祖宗之法下刀。

    因此,王安石提出了在不动摇国本的前提下,通过特定的政策手段来增加国库收入。

    王安石变法也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它主要是一场以经济改革为主,

    同时涉及政治和军事层面的综合性改革。

    之所以说王安石天真,是因为他对人性的认知不够深刻,这使得他的变法从好事变成了坏事,也成为他背负上千年骂名的根由所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看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史书记载的原文如下:

    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

    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

    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我来为大家解释解释:

    其一:青苗法,实际上就是将政府变为对农民进行贷款的银行。

    每年青苗不接的时候,农民可以向政府贷款给,等到收获之后,再行归还。

    并且贷款利息要低于地主商人的放贷利息。”

    杰出帝王朱元璋看到这里,忍不住发起狠来,

    “‘青苗法’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