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65章 乱世霸者,却非治世明君

第365章 乱世霸者,却非治世明君(1/2)

    “项羽的另一场封神之战,便是与汉王刘邦的彭城之战。

    项羽率三万大军南下时,刘邦在彭城却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

    项羽的楚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彭城西部。

    他们利用清晨薄雾的掩护,发动突袭,一举击溃了戒备松懈的汉军。

    十余万汉军士兵遗尸荒野,刘邦率领残余部队逃往南山。

    项羽紧追不舍,汉军又在睢水边陷入绝境,先后有十余万士兵落入水中,睢水为之断流。

    项羽将汉军团团围住,眼看就要全歼敌军。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吹乱了楚军的阵营。

    刘邦趁机率领数十名骑兵突围而去。”

    看到这一幕,刘邦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自我解嘲道:“输给霸王也不算丢人……”

    观众们也都议论纷纷,

    “此正所谓天佑大汉!”

    “老天助刘,不助项啊!”

    “此话差矣!此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视频继续直播,

    “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

    项羽的勇猛善战毋庸置疑,

    其在反抗秦朝暴政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对推翻秦朝的统治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他在‘楚汉之争’中,最终还是败给了汉王刘邦。

    究其原因,除了长期征战导致军队疲惫不堪之外,更为关键的是,项羽他没有赢得民心、军心。

    他的残暴和刚愎自用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项羽诸多残暴行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坑杀二十万秦卒。

    当时,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已经下定决心归顺楚军,共同反秦。

    项羽本有机会将这支降军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只要他稍加善待,这二十万人便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助力。

    但在军事上过于自负的项羽,却残忍地将这些秦军士卒全部处决。

    这一举动不仅削弱了项羽自身的力量,更激起了三秦地区民众的强烈愤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王刘邦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安抚政策。

    他善待百姓,因此民心逐渐归向刘邦一方。

    百姓们也殷切期望刘邦能够称王,这为他日后还定三秦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公元前204年,

    刘邦因多次败于项羽,粮草匮乏,无奈之下只能向项羽求和。

    项羽与谋士范增联手围攻荥阳,打算一举歼灭刘邦。

    身陷危局的刘邦,采纳了谋士陈平的计策,成功离间了项羽与范增。

    项羽中计,罢免了范增的官职。

    范增十分气恼和失望,于是告老还乡,最终不幸于归途中病逝。

    鸿门宴之后,项羽率兵西进,攻占咸阳,杀死子婴,并火烧阿房宫,大火持续三月不熄。

    同时,他还放纵士卒大肆掠夺财宝和妇女,刚刚才摆脱秦二世暴政的秦朝百姓,又目睹了项羽的残暴行径,心里对他的统治自然产生了排斥和厌恶。”

    “项羽的残忍不仅仅体现在攻城掠地上。

    他对违抗命令、忤逆他的人也常常施以严酷的惩罚。

    在火烧阿房宫后,项羽怀思欲东归,于是对身边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然而身边人却回了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听后大怒,当即下令将此人烹煮。

    此人原本劝谏项羽在关中建都,也是考虑到关中土地肥沃,四周环山绕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成就霸业的理想之地。

    然而,项羽深受‘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思想影响,一心只想衣锦还乡,享受乡人的敬仰,暴露出他目光的短浅。

    项羽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考虑,虽然他胸怀大志,但缺乏明确的战略决策也注定了他政治生涯终不会长久。”

    “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

    汉王刘邦在萧何、陈平的建议下,撕毁盟约,趁机追击项羽,意图一举将其消灭。

    刘邦集结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近六十万兵力,从四面合围楚军。

    项羽被迫率领十万楚军向垓下撤退,却被刘邦大军重重包围。

    经过一场夜战,项羽只率领八百骑兵突围。

    一路逃至乌江时,最终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

    在乌江,项羽遇到了乌江亭长。

    亭长劝他暂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心高气傲的项羽却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最终选择挥刀自刎,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又落寞的一生。

    至此,

    楚亡,

    汉立。”

    【华夏历史十大猛将排行第一位:霸王项羽,盘点完毕!】

    视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