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22章 一人一舌,平定叛乱

第322章 一人一舌,平定叛乱(1/2)

    “南方刚刚安定,北面陕州的达奚抱晖又起兵造反了。

    他杀害了上一任节度使,

    自立为新的节度使,

    并有意与李怀光联手一起对抗朝廷。

    陕州地理位置关键,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江淮粮食运往关中的必经之路。

    若达奚抱晖控制了此地,就等于扼住了朝廷的咽喉,掐断了朝廷的生命线。

    在当前情况下,朝廷又无法两面作战,因此急需一位能人以最小代价去平定陕州叛乱。

    七月初,唐德宗李适便任命李泌为陕虢都防御使兼水陆转运使,并派遣神策军随行。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泌竟然拒绝了军队的协助,表示独自一人即可应对。

    李适大惊,但李泌解释了他的理由:

    ‘陕州民众历来顺服中央,现在的叛乱只是达奚抱晖一人所为。

    大军压境反而会使陕州民众团结反抗。

    而我独自前往,若达奚出动大军对付我,只会成为笑柄。

    若他只派一两个小将来杀我,我有可能策反他们,为我所用。

    如果陛下担心我的安全,可以让马燧与我同行一段。

    陕州方面一直畏惧马燧的河东军,他们担心日后被其报复,肯定不敢轻易加害于我。’

    这就是李泌的借势之策。”

    “李沁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但李适依旧放心不下,回绝道:‘你说得虽有理,但朕正有意重用你,宁愿失陕州,也不愿失你。罢了,朕还是另派人去吧。’

    但李沁却依旧坚持:‘如今事变刚起,众心未定,还可出其不意挫败达奚抱晖的阴谋。

    若派他人前往,稍有迟疑,让达奚抱晖稳住阵脚,事情将变得棘手。’

    面对李沁的坚持,李适只好同意。

    不过在李沁单骑赴险之前,他还有一步先手棋。

    李泌召见了陕州驻京官员,说道:‘皇上得知陕州饥荒,特命我为转运使,意在从江淮调度粮食以救灾,无他意。

    对于达奚抱晖,朝廷会根据他的政绩进行考核,若无异状,节度使旌节很快就会授予他。’

    此消息很快就被达奚抱晖潜藏在京的间谍传回去。

    达奚抱晖得到消息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李沁在放出这一消息后,又回来对唐德宗李适说道:‘现在的陕州军民无不期盼救灾粮的到来,

    达奚抱晖也渴望节度使的旌节,

    他们感激我都来不及,又怎会加害于我?’

    李适听后大为赞许,终于放心让李沁启程前往陕州。”

    “七月中旬,李泌与马燧一同离京。

    东出潼关后,

    李泌发现达奚抱晖始终没有派遣任何将领相迎,

    反而沿途发现了众多伪装潜伏、行踪诡异的人影,

    他心知这些都是达奚抱晖派来的探子。

    在抵达陕州前夕,李泌下榻曲沃的驿馆。

    深夜,驿馆外忽然人声鼎沸,

    原来是陕州的官员们闻风而动,

    不等达奚抱晖的命令,便自发前来向这位天子特使示好。

    看到这一幕,李泌心中大石落地,暗自感叹:‘吾事济矣!’

    次日,距离陕州仅十五里处,达奚抱晖终于出面迎接。

    李泌对他的地方治理之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温言安抚道:

    ‘军中流传的一些不实之言,你不必挂怀。

    陛下有言,你的职位与权责都将稳如泰山。’

    听闻此言,达奚抱晖终于安下心来。”

    “李泌进入陕州后,当地的官员们争相请求与他私下面谈,但都被他委婉地回绝了。

    他还公开表态:‘在统帅更替之际,军中流言蜚语自然难免,这很正常。

    我既然奉天子之命来此,那些传言自然烟消云散。

    所以有些话你们没必要说,我也没必要听。’

    李泌心中明白,

    这些陕州官员之所以热情迎接,甚至希望私下会面,

    无非是想借此机会向朝廷表忠心,

    并与达奚抱晖划清界限,

    以免被牵连进叛乱的嫌疑。

    换句话说,

    当李泌踏入陕州的那一刻起,

    这里的官员们就已不再看达奚抱晖的眼色,而是唯李泌马首是瞻。

    这一切让李泌确信,达奚抱晖的兵变并未得到军心和民心的支持。”

    “没有军心和民心的支持,

    达奚抱晖的叛乱其实就是纸老虎罢了,李泌要搞掉他简直易如反掌。

    在抵达陕州的次日,李泌便果断地与达奚抱晖摊牌。

    他单独召见达奚抱晖,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知道吗?我现在就能取你性命!’

    达奚抱晖闻言大惊,额头上冷汗直冒。

    见威慑目的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