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16章 黑衣宰相,姚广孝

第316章 黑衣宰相,姚广孝(1/2)

    短暂的休息过后,下一个视频很快到来。

    视频画面里,

    一位身着黑衣的和尚,正端坐于静谧的书房中,身体周围到处散落着古籍。

    他的手中拿着一串佛珠,轻轻捻动,看似在默念经文,但又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哈哈哈哈!”

    永乐帝朱棣看到这人的身影时,立马便大笑起来,并喊出了他的姓名,

    “姚广孝!!!”

    这时候,一个相貌年轻却气势非凡的男人,走到了朱棣身旁。

    他就是朱棣带着皇后徐氏亲自前往洪武时期请来的,重生后的魏国公,大明军神——徐达!

    大殿外,许多人看着那位“年轻人”都在猜测他的身份。

    有人低声议论:“此人莫非是徐达的孙辈?看他那眉眼,与徐氏子弟如出一辙。”

    “确有可能!”有位老臣啧啧称奇道:“他的面容与年轻时的徐达异常相似,简直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徐达拳打陈友谅,脚踢张士诚,大耳刮子扇得元朝诸将脑壳嗡嗡直响,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面对眼前这群人的异样眼神和窃窃私语中,他神色自若,泰然处之。

    徐达被邀请来的消息,朱棣还没宣布出去。

    他已经发出诏书,

    准备先把徐达的几个儿子召回来,到时候再向天下昭告徐达重生本朝的消息。

    相信到时候,肯定天下沸腾,士气狂飙。

    到时候朱棣就可以趁此机会,御驾亲征,

    带着以钢铁战舰为核心打造的海上舰队出征,

    定能一鼓作气,

    覆灭倭国!

    ……

    【华夏历史十大谋士第七位:黑衣宰相,姚广孝!】

    大标题隐去后,视频开始正式播放,

    “很多人认为,

    朱棣之所以能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

    主要原因是朱允炆过于无能,是贸然削藩策略失误,最终导致失败。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朱允炆的削藩计划虽然有些不足,但也算是精心策划,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只是他身边的三位辅政大臣,

    比起朱棣身边的人差了许多,

    这才让朱棣最终成为了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朱棣看到这儿,脸上的肌肉顿时不由自主的抽了抽。

    果然,站在他身旁的徐达说话了:“你竟然造反?”

    徐达说话的语调虽然很平很轻,

    似乎就像是在问“你吃了没”一样,

    可朱棣却明显感觉自己的后背和手心,都被汗水浸湿了。

    大明军神加上老丈人的身份,

    让即便是朱棣,也感觉自己此刻,就像是一个可怜兮兮的犯了错的孩子一般无助……

    “爹,此事说来话长,也并非是四哥的错,晚点儿女儿再与您细说。”

    关键时刻,还是徐皇后帮朱棣解了围。

    “哼!”徐达冷哼一声,暂且放过了眼前这个“谋权篡位”的逆婿。

    朱棣强装镇定,继续看着天空中正在直播的视频,

    “提起帮助朱棣靖难成功功臣,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主要有四位。

    他们分别就是:张玉、丘福、朱能,以及本期视频的主角,姚广孝!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朱棣身边的这位传奇谋士,黑衣宰相!”

    “姚广孝,原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号逃虚子,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政治家、高僧和文学家,也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他年轻时出家为僧,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

    明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不幸病逝。

    得知消息的燕王朱棣千里迢迢赶回奔丧,

    在母亲的灵堂上,

    他邂逅了正在主持法事的道衍和尚。

    葬礼过后,明太祖朱元璋决定挑选一些高僧来陪伴诸位王子,以诵经祈福。

    在这时,姚广孝主动向朱棣自荐,希望成为他的随从。

    朱棣疑惑地询问他为何选择跟随自己,姚广孝回道:‘大王若能用我,贫僧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

    奔丧戴白帽是孝,而王上添白冠则为皇!

    道衍一语双关,成功打动了朱棣。

    之后,姚广孝便跟随朱棣前往北平,在大庆寿寺担任住持,并频繁出入燕王府,成为朱棣不可或缺的重要谋士。”

    洪武帝朱元璋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他恶狠狠的说道:“老四那混球,竟然从那时便有了夺位的心思?”

    马皇后却笑着为朱棣辩解道:“哪个皇子不想当皇帝?”

    朱元璋却不服气的说道:“可那时候标儿还在世呢!”

    旁边的朱棣想要分辩两句,可憋了半天,还是没有出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