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11章 统一北方

第311章 统一北方(1/2)

    “王仲德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这正是崔浩与拓跋焘定下的计策。

    不过一开始,这个计策差点被中止,

    因为那些从河南撤回的将领们,非常急切地请求出兵,想要直接与宋军开战。

    不过崔浩还是及时阻止了这一变故,他向拓跋焘分析道:

    ‘朝廷西北之兵,前役数建殊勋,致南将之心生艳羡,欲挥师南侵以掠之。

    然当此盛夏之际,我军或受制于天时,宜固守前策,俟冬季至而后可挥兵南下。’

    正是在崔浩的力劝下,拓跋焘得以坚持下来,并下令河南驻军渡河而北。

    但崔浩劝得住一次,却还是劝不住第二次。

    河南将领们返回河北后,

    他们再次提议利用在魏的东晋宗室司马楚之等人的名义,引诱南朝国内民众,并建议调动幽州以南的所有军队,大规模建造船只,为南渡做准备。

    崔浩再次出面劝说道:‘诸将欲以盛势示威,速复河南。

    然若借复晋之名,则刘义隆惧而必全力与我战。

    如此,非但不能速复河南,反将致战祸之扩大。’

    可朝廷重臣、公卿们都认为河南将领的提议是可行的。

    拓跋焘难为众议,于是最终下令:‘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简幽州以南戍兵集河上以备之。’“

    “就在宋、魏双方重兵云集黄河两岸,

    大战一触即发之时,

    夏国君主赫连定却暗遣使者至建康,与刘宋密谋共击魏,意图瓜分河北之地:恒山以东归宋,以西则属夏。

    拓跋焘眼见曾经的手下败将又跳了出来,并大放厥词,不禁大为震怒。

    即使面对群臣劝谏,以及南朝的兵锋威胁,他依然做出了看似赌气的举动:“治兵,将伐夏!”

    拓跋焘之所以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决地要攻打夏国,其实是因为崔浩的分析给了他信心。

    崔浩分析:刘义隆和赫连定只是在虚张声势,他们谁都不敢轻易出兵。

    当初刘义隆出兵时,我以为宋军会在抵达河南后分兵两路,一路从黄河中游渡河进攻邺城,另一路则从青州渡河攻打冀州。

    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陛下您就应该立即亲征河北,以抵御宋军。

    但现在看来,宋军沿着黄河布下了长达二千余里的防线,每处的守军却仅有数千人。

    由此可见,刘义隆实际上非常懦弱,他只是想守住自己的防线,根本没有进攻河北的意图。

    因此,陛下您现在无需急于应对宋军,而应该集中精力先铲除在关中盘踞的赫连定残余势力。

    一旦关中平定,再挥师东出潼关,

    届时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都将归入我大魏的版图!”

    观众们看到这儿,顿时忍不住惊叹起来,

    “崔浩对人心的把握,也太可怕了一些吧!”

    “跟这样的人做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吧?”

    “我感觉在崔浩面前,刘义隆就像是被剥光了衣服一般,完全暴露无遗……”

    “我也想成为崔浩这样的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视频继续直播,

    “九月,拓跋焘亲率大军抵达统万城,随即下令全面进攻平凉。

    结果自然并无太大悬念,

    魏军在拓跋焘的统帅下势如破竹,

    夏国军队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夏主赫连定难以抵挡,被迫逃往上邽.

    但好景不长,

    次年他便被吐谷浑俘虏,被送往平城处决。

    自此,关中地区再次回归北魏。“

    “在拓跋焘全力征讨夏国的同时,

    北魏的河北驻军也依照既定战略,在冬季展开了对刘宋的作战。

    十月,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率先渡河,直取金墉。

    金墉的宋军守将杜骥见魏军来势汹汹,顿时心生退意。

    但为了逃避因不战而退可能带来的军法惩处,

    他欺骗了在洛水驻扎的宋军猛将姚耸夫,谎称:‘金墉城池坚不可摧,我诚邀将军领兵与我并肩作战,共同抵御魏军的进攻。’

    结果当姚耸夫率部赶至金墉时,却发现城墙残破不堪,守军士气低落。

    意识到自己被骗,姚耸夫当即决定撤军。

    而城中的杜骥也趁机弃城南逃,

    金墉城随即沦陷。”

    “刘义隆轻信了杜骥的一面之词,下令处死了姚耸夫。

    这种自毁长城的戏码,却将会在南朝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金墉失守后,洛阳、虎牢也相继被攻陷。

    随着安颉的军队逐渐逼近滑台,

    身处东平的宋军统帅到彦之,最终选择了撤军。

    北魏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追击的机会,

    在与刘宋军队展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