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05章 赵普为大宋文人铺了一条坦途大道

第305章 赵普为大宋文人铺了一条坦途大道(1/2)

    在真实的历史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曾大封三十四名功臣,并赐予了“免死金牌”。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件,却极具讽刺,

    因为这三十四位功臣当中,

    只有十四人得以安然度过余生,

    其余的二十人,尽管手握“免死金牌”,

    却因种种原因,被朱元璋杀掉了。

    “免死金牌”竟然变成了“催死金牌”,怎能不让功臣们胆颤心惊。

    朱元璋连有丹书铁券的功臣也照杀不误,甚至比没有的杀起来更狠!

    这让那些得了丹书铁券的功臣们,不由得心里齐齐一跳。

    “要不,咱把丹书铁券还回去?”

    “找死啊你!那可是陛下赐予的,怎能还回去?”

    “放心吧,现在的陛下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陛下了……皇太孙都不一定活的过他啊!”

    “也是……俺们现在就等着过好日子了,哈哈!”

    ……

    视频继续直播,

    “相较于将命运交予赵匡胤,李重进显然更愿意相信自己。

    他拒绝了朝廷的调令,

    选择留守自己的领地,着手加固城池,积极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同时,他也在寻求南唐的援助,准备全力反击。

    李重进既然不愿意归顺,赵匡胤当然也就不客气了。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月,

    赵匡胤任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

    协同王审琦、李处耘等将领,

    率领精锐的禁军向李重进发起讨伐。

    但扬州的防线非常稳固,宋军迟迟未能被攻破。”

    “在此关键时刻,赵普向赵匡胤进言道:‘李重进凭恃长淮,缮修孤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宜速取之。’

    意思是李重进虽然依仗长淮之险,修建了孤堡,

    但他外部支援已经被切断,内部又缺乏物资粮食,

    我们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将其拿下。

    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并决定亲征。

    他率领六军从开封出发,乘船顺流而下,直取扬州。

    皇帝亲临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将士们的士气,

    宋军奋勇作战,

    最终成功占领了扬州。

    李重进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我了断,他与他的家人一同在火海中化为灰烬。

    在平定二李叛乱中,

    赵普向宋太祖赵匡胤献策亲征,并成功让宋军取得最后胜利。

    战后论功行赏,

    他因功被晋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末,

    宋太祖成功平定李筠与李重进的叛乱后不久,突然召见了赵普并问道: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匡胤自己是通过‘黄袍加身’的方式夺取了政权,

    因此他内心深处自然也害怕自己的部下会仿效自己,

    给他也来上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赵普虽然读书不多,却对治国之道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

    对于宋太祖赵匡胤的疑惑,他其实心中早就有所思考。

    如今听到宋太祖的发问,他便顺势说了出来:‘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

    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的大概意思就是: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地方藩镇权力过重,导致了君弱臣强而已。

    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需逐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财政,并收缴他们的精锐部队。

    如此,天下自然会恢复安宁。”

    “赵匡胤是历史上少有的贤主,

    他在听完赵普的提议后,

    脑海中便迅速构建起了一套加强君权、牵制和削弱各方势力的政策与策略。

    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还是要解决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

    于是,

    在某个夜晚,

    赵匡胤邀请石守信等将领,以叙兄弟情谊为借口,大开宴席。

    酒过三巡,赵匡胤觉得气氛差不多了。

    于是他趁机向兄弟们吐露身为皇帝的种种不易之处,

    夜不能寐,时刻得防范可能的到来的叛乱,

    远不及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高枕无忧啊!”

    “当石守信等人表示将会誓死效忠皇帝时,

    赵匡胤却又说:如果你们的部下为了谋求富贵而发起叛乱,那你们要怎么办?

    紧接着,赵匡胤又说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

    购置田地房产,为子孙后代立不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