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积石山河源,
向吐谷浑腹地大纵深穿插,穷追不舍,直抵且末。
乌海战后,吐谷浑可汗伏允已经如同惊弓之鸟。
他逃往突伦川,意图投奔西域的于阗国。
契苾何力精选千余精锐骑兵,与薛万均所率军队一起,直逼突伦川。
在穿越沙漠时,
唐军将士面临水源匮乏的困境,
他们甚至不得不刺马饮血以解渴,
但最终还是在突伦川大败伏允的牙帐。
此战唐军斩首数千级,
俘获杂畜二十余万,
还抓获了伏允的妻子,伏允本人仅以身免。”
“与此同时,李道宗和侯君集率领的南路军经过星宿川,翻越柏海,最终在大非川与李靖的北路军会师。
众叛亲离的伏允,最终被身边的人所杀。
伏允死后,
吐谷浑人拥立其嫡子大宁王慕容顺为新的可汗。
于是,李靖上奏吐谷浑平定。
唐太宗接到奏报后,
下令恢复吐谷浑国家,并册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
又为了确保慕容顺能够稳固政权,
唐太宗又派李大亮率领数千精兵前往声援。
至此,
吐谷浑的平定工作圆满完成,
唐朝又成功的扶持起了一个亲唐政权。”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李靖击败敌人,就像切豆腐一样简单,
往往出去转一圈,没几个月就已经得胜归来。
没有漫长的围城战,
也没有长久的对峙,
甚至都没有从早到晚的鏖战,
往往就一个突袭,一次追击就彻底锁定胜局。
如此高效的胜利方式,
甚至让人们觉得他的成功似乎过于简单,
仿佛敌人都是歪瓜裂枣、擦标卖首之辈一般,不堪一击。
但实际上,
唐初时候的突厥人正如日中天,
虽然比不上汉武帝时期的匈奴人强大,
但也差不了太多了。
唐朝灭突厥只用了三年,
而且耗费远比西汉少太多,
靠的,就是李靖一开始的穷追猛打!
突厥人都扛不住李靖一回合,
吐谷浑又是什么东西?
基本上在李靖面前走不过半招。”
“然而,征讨吐谷浑大胜归来后,
李靖却再次遭到盐泽道总管高甑生的弹劾,
而这次罪名竟然升级为谋反。
李世民其实也很害怕李靖是真的要谋反,
因为李靖带兵打仗的能力实在太强了,
他在军中的威望也实在太高了。
但李世民终究不是刘邦,
他还是克制了自己的杀心,并下令彻底调查李靖‘谋反’之事。”
“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李靖是冤枉的。
于是李世民一气之下,将高甑生流放到了边疆。
尽管如此李世民换了李靖清白,
但这场风波,还是让李靖看到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
此后,李靖将自己关在家中,谢绝宾客,甚至连亲戚都很少见。
但即便如此,
他也依然没能彻底摆脱李世民对他的猜忌。”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
出征前夕,
他特意跑去探望了重病的李靖,以试探这位老将的态度。
当时,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李靖,疾病缠身卧床不起。
但他还是表达了愿意随军出征的决心:‘臣曾仰赖天威,取得一些战功。如今虽已风烛残年,但若陛下不弃,臣仍愿追随陛下出征。’
看到李靖已经衰老和瘦弱的不成样子了,
李世民这才终于放下了对他的警惕。”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七十八岁。
李世民下令让他陪葬昭陵,并赐谥号‘景武’,
一代军神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安葬。”
“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但在李靖的经历中,却展现出‘用人照疑,疑人照用’的复杂情况。
其实这本身就说明了李靖的才能之高,
高到了连有着华夏历史皇帝中,最宽广胸怀之一的李世民,都不得不小心提防的程度。
不得不承认,
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政治手腕,
还是比历史上大多数帝王高明多了。
不杀降臣,不杀功臣,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这才能让李靖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