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90章 突厥人,李靖成神的踏脚石

第290章 突厥人,李靖成神的踏脚石(1/2)

    “经过一番分析,李靖最终成功地说服了李孝恭。

    于是,唐军先是故意派羸弱之兵,进攻对方的防线,示敌以弱。

    同时,唐军在暗地里集结精锐兵力,静待出击良机,以期给敌军来个出其不意。

    攻击敌军防线的唐军皆是弱旅,自然无法突破敌军防线。

    他们假装败退(实际上也确实处于劣势),

    陈正通果然上当,率领守军出击追击。

    但他们追击不出数里,

    就遭遇了李孝恭率领的主力部队的伏击,结果大败而逃。”

    “唐将阚棱此前曾是杜伏威的部下,

    而陈正通所率领的步军中,不少士兵都曾是他的旧部。

    双方军队一交锋,阚棱便脱下铠甲,表明自己的身份。

    敌军士兵见状,斗志瞬间消散,纷纷选择逃走或者干脆投降。

    李孝恭、李靖等人则趁机扩大战果,

    成功拿下博山、青林两地。”

    看到这一幕,观众们再次忍不住发出赞叹,

    “李靖的对局势的把握,当真可怕!”

    “就好比两军对阵,一方是正常的视角,另一方却能把你前后左右里里外外看个通透,这仗还怎么打?”

    “不愧是一代名将,其智谋与胆识均非常人所能及。”

    “真正的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的博弈。”

    “李靖的每一次决策都显得那么闲庭信步,真是令人神往。”

    视频继续直播,

    “中了李靖‘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计策后,

    冯慧亮、陈正通麾下士卒战死、溺死者近万人,最终狼狈逃回丹杨。

    李靖率轻兵一路追击,直至兵临丹杨城下。

    辅公祏眼见局势不利,心中充满了恐惧。

    尽管他手中还有数万大军,但心中却已经斗志全无。

    最终,辅公祏弃城逃走,向东投奔其死党左游仙驻守的会稽。

    李积紧追不舍,带兵追击而去。

    随着辅公祏逃亡,其麾下将士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逃离。

    辅公祏本人在逃亡至武康时被擒获,随后被送往丹杨斩首。

    至此,江南地区得以平定。”

    “值得一提的是,

    李靖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他洞悉时局、用兵如神,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他还精通政务,拥有出色的治理能力。

    据史书记载:丹阳连罹兵寇,百姓凋弊,靖镇抚之,吴、楚以安。

    正因此,史称李靖‘才兼文武,可出将入相’绝非虚言。”

    “李靖成功平定辅公祏、冯惠亮、陈正通等人之后,

    整个南方,全部被纳入李唐势力的掌控。

    李渊得到消息后,盛赞李靖:‘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也不算吹牛。

    此刻,若展开大唐的疆域地图,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

    关中、陇西、华北、中原、山东的平定之功在李世民;

    而江淮、江南、江汉以及岭南等南方的疆土,则来自李靖的贡献。

    两人一南一北,

    携手完成了大唐统一华夏的伟业。“

    “李唐完成华夏大地的统一之后,

    急需一个稳定的环境来恢复民生,发展农业和经济。

    然而北方的突厥人,

    却趁着中原大地民生疲敝之时,频繁南下侵扰唐境,成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武德九年,

    唐太宗李世民刚即位不久,便遭遇了突厥的大规模入侵。

    突厥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铁骑深入关中,

    直逼渭水,

    朝野上下震动!”

    “在这个关键时刻,

    李靖向李世民建议,设下疑兵之策,

    并以金帛财物作为交换条件与突厥结盟,

    最终成功迫使颉利退兵,史称‘渭水之盟’。

    但这种事情,对雄心万丈的李世民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

    此后,李世民痛定思痛、励精图治,

    下定决心要加强国力,一雪前耻。

    为了训练出精锐士兵,他甚至亲自在东宫显德殿前教授诸卫士卒射箭,训练精锐。

    直至贞观三年八月,突厥突遭天灾人祸,国力大衰。

    代州都督张公瑾上书陈突厥可取之状,

    唐太宗李世民同意了张公瑾的提议,

    下令出兵讨伐突厥,

    一雪国耻!”

    “大战将至,

    战功卓着,谋略过人的李靖,

    自然成了大军主帅的不二人选。

    唐太宗下令,

    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张公瑾为副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