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80章 苏定方不死,吐蕃必灭!

第280章 苏定方不死,吐蕃必灭!(1/2)

    “龙朔元年(661年)八月,

    苏定方在浿江大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杀得高句丽心胆俱裂。

    不久后,他便率军抵达了高句丽首都平壤城下。

    然而,唐军北线陆路的进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派遣其长子泉男生率领数万精兵坚守鸭绿江。

    唐军一直无法渡江,双方一直僵持到了九月底。

    随着冬天的临近,

    天气逐渐转冷,鸭绿江水面开始结冰。

    契苾何力抓住这个机会,

    率领唐军踏冰过江,奋勇强攻,高句丽军大败。

    唐军乘胜追击数十里,

    斩首三万余人,其余敌军全部投降,仅有泉男生侥幸逃脱。”

    “可就在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率领的北路唐军即将南下与苏定方会师平壤城之际,

    唐高宗却突然下令撤军。

    契苾何力虽然不甘心,但不得还是只能撤退。

    然事实证明,唐高宗的决策是正确的。

    因为不久后,漠北铁勒九姓就发生了叛乱,

    回纥比粟毒与同罗、仆固等部落,

    竟然同时进犯大唐边境。

    十月中旬,萧嗣业也奉命回国,改任仙萼道行军总管,并加入平叛铁勒的大军。

    随着两路总管的回国,

    唐军南北合击高句丽的战略计划落空,

    对高句丽的战争陷入了一场持久战。”

    “入冬后的高句丽,可是冰天雪地、酷寒无比。

    严寒的气候环境,以及其它诸多因素,再次成为唐军进攻的阻碍。

    此前唐高宗让新罗王子金仁问回国举兵相应,

    并同时敕令新罗与唐军共同确保军粮供应。

    但新罗军在翁山城受阻,未能如期抵达高句丽提供军事援助。

    新罗的运输队伍迟迟未到,

    军粮和冬衣等补给物资无法送达唐军手中,

    使得唐军错失了进攻的最佳时机。”

    “龙朔二年初,

    沃沮道总管、蛮族首领庞孝泰率领岭南兵在蛇水之上展开激战。

    ‘贼知其懦,袭破之’,

    最终庞孝泰与其子十三人全部战死沙场。

    同月,噩耗再次传来,

    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在军中病逝。

    孤军奋战的苏定方,也因此无法再得到友军的协同作战支持。

    加之此时正值大雪纷飞,

    攻克平壤,已然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奈之下,

    苏定方只能主动解除对平壤的包围,

    于二月班师回国。”

    看到此处,观众们无比遗憾的叹息起来,

    “麻蛋!难不成老天爷也在帮助高句丽吗?”

    “上次是突厥,这次又是回纥,真是烦死个人。”

    “难道这次又只能眼睁睁地放过高句丽了吗?”

    “放心吧,上期视频不是说了吗,高句丽完蛋了……”

    “所以,还是得李积、苏定方两大军神合体,才能灭了高句丽啊!”

    “……”

    视频继续直播,苏治讲解道,

    “看到唐军又一次遗憾退去,大家是不是很难受?

    不过小小挫折而已,

    根本不足以动摇唐高宗消灭高句丽的决心。

    要知道,

    一个男孩子最大的梦想,

    不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吗?

    所以,苏定方等人虽然退了,

    但大唐还是在持续不断的,对高句丽进行着军事骚扰。

    这些行动虽然无法直接毁灭高句丽,

    但却有效地削弱了他们及其盟友的军事实力,

    不断瓦解着高句丽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漫长的消耗战中,

    尽管高句丽也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

    大唐的攻势一轮接一轮,

    无情地消耗着高句丽的国力,

    为其最终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总章元年(668年),

    高句丽的统治区域,在唐军持续不断的消耗下日益缩小,

    军队士气低落,兵无斗志,

    许多关键的军事要地,也已落入唐军掌控。

    高句丽政权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

    唐高宗李治自然不会再给高句丽统治者任何恢复的机会。

    他果断集中优势兵力,

    对高句丽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进攻!”

    “正月时分,

    唐高宗理智,任命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

    二月,李积指挥唐军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